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奋斗在汉末乱世>第235章 荆州惊变

曹操确实吃定了荀彧,他可不怕荀彧会反了他。荀彧的分析是正确的,曹操让荀彧去劝阻张昀,荀彧假如劝阻不住,曹操就有杀荀彧的理由。荀彧假如一去不复返,曹操就把颖川荀氏一族就都杀了。

曹操奉行宁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他理念,荀彧为曹操立下的功劳足可昭日月,因为荀彧暴露出了反对曹操之念,曹操仍然想杀就会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屠刀在手,谁敢不服?

曹操率领文武来到许都后,派人拟制两份诏书,一份诏书给张昀,命令张昀把队伍拘束于各营地,不许外出。这份诏书,由荀彧亲自送往吴郡。另一份诏书讨伐刘备,等刘表一死,就向外公布。

献帝虽然掌控着玉玺,曹操不用征求献帝的意见,强令献帝拿出玉玺给诏书盖印。

什么叫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是。曹操掌控着献帝,献帝就是他的工具,对曹操来说,最后的征战马上就会到来,他再也不用掩藏自己的野心,而大胆胁迫献帝遵照曹操的意图行事。

作为献帝来说,曹操迁往邺城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最快乐的时段,虽然令不出皇宫,但却无忧无虑,在皇宫中过逍遥快乐生活。献帝惧怕曹操,不等于就喜欢张昀,献帝刚来许都时,把张昀真心当成亲大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张昀身上,但随着张昀建立的功勋越来越多,实力越发展越强大,献帝也把张昀当成了敌手,以为不管是曹操,还是张昀,两人中任何一方获胜,都不会再让他当皇帝。

献帝只想过一天算一天,曹操和张昀都不想得罪,任由这两人处置。献帝盼望曹操与张昀之间永远保持均势,使他可以在夹缝中生存。

曹操用玉玺给曹操僭越写的诏书盖印,献帝全都看在了眼里,尤其是曹操用诏书命令张昀把队伍约束在营地这一点,让献帝极为恼怒,曹操这一手一箭三雕,一是分化瓦解了献帝与张昀之间的关系,使张昀对献帝必然产生怨恨之心。二是张昀在曹操出兵荆州时,假如遵旨不出兵,曹操就会得寸进尺,在消灭刘备的同时,吞并了刘表。张昀假如出兵,就是抗旨不遵,使张昀失去道义支持,曹操就可以号令天下之兵讨伐张昀。三是曹操用献帝之名讨伐刘备,胁迫张昀拘束军队,会让不明真相的忠臣寒心,会无所适从。在献帝有难时,谁还愿意勤王?

献帝感到好无奈,好孤独,好难过,堂堂一国之君沦落成为了曹操手中的玩偶,曹操想怎么摆布,就可以怎么摆布。

献帝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诏书盖上玉玺后,就拿着返回许都丞相府,叫来荀彧,把诏书交给荀彧说:“文若,你拿着天子诏书,星夜兼程赶往吴郡,命令张昀把各地队伍约束于大营,告诉他,这是献帝的命令,他假如敢违背,就是谋反,要遭到天下诸侯共同讨伐。”

让荀彧去宣诏这一手,极其恶毒,不仅可以防堵荀彧投靠张昀,还可以使张昀对荀彧不满,使两人走不到一块去。

曹操能成为乱世枭雄,屡屡以弱胜强,靠的就是出众智慧,非凡胆略。

荆州不比冀州,张昀在冀州没有多大的相关利益,曹操在攻打冀州时,可以不顾张昀的感受。张昀事实上也没有出兵干预,甚至还远征了西域。可是荆州处于张昀三面势力包围之中,曹操清楚,他一旦出兵荆州,速度假如慢了,张昀必然会出兵,而且多方情报显示,张昀已经在西北,东北和寿春一带开始做应战准备了。曹操采取先下手为强策略,妄图用献帝之名,下诏形式,阻止张昀出兵。曹操以为未来要想与张昀决战,必须夺得荆州,合并兖冀幽荆四州之力,才能有打败张昀的可能性。荆州是曹操实现宏图大业的最后一块拼图,不管冒多大风险,都必须夺取。

荀彧闭上眼睛,重重叹气,只说一个诺字!

诏书在荀彧手中显得何其沉重,荀彧坐在奢华马车里,身旁坐着美艳婢女,车箱内香气弥漫,色调温馨,但气氛却凝重。

荀彧双手撑着大腿,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方,车厢摇晃,荀彧保持不动姿态。

天气很热,有汗水从额上渗出,婢女小心翼翼用香帕替他擦拭。荀彧仍然一动不动。

荀彧是大才子,要在平时,荀彧外出,必然兴高采烈,时常会吟诗作赋,但现在荀彧却象木头人一样,脸色灰暗,目光散乱,肩上仿佛压着沉重巨石。

侍卫队长催马跑过来,在车箱外,大声说:“令君,这样行走,速度太慢,三天了,我们才到汝南,赶到吴郡有可能得花一个月时间。”

荀彧掀开帘子,太阳行将落山,说:“今晚就入住这一带村子,我要看看张昀治下农村情况。前往吴郡,速度慢些没有关系,一个月就一个月。”

荀彧应对曹操之策,决定采用拖字诀,一个月在平时看似不长,在这种时候,每天都有可能有新变化,一个月内有可能会发生太多事情。譬如刘表早亡,刘琮继位,曹操等不及,出兵。张昀没有接到圣旨,也出了兵。

荀彧具王佐之才,为使自己不至于陷入两难境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路上慢慢走,走到那里,就在那里考察民情。由于没有来得及向张昀宣旨,导致张昀出兵和曹操决战,曹操就不能怪罪荀彧。

曹操要怪也只能怪局势变化太快。

汝南一个村子里,荀彧在大量人员陪同下,走在村道上。

在荀彧的想像中,汝南经历战火,理


状态提示:第235章 荆州惊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