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533章那就打过去
娃缅王被自己的嫡亲叔叔赶下了王位,叔叔自己做了缅王。

这等于是在打大明王朝的脸呢。

所以,朝廷下旨,责成沐家平定“缅乱”。

缅甸虽然是大明朝的属国,但却被沐家视为自己的后花园,马上发兵介入此事,只不过他们去的有点晚了。

那个名正言顺的娃娃缅王已经死于一场疟疾,一时间群龙无首,只剩下几个拥护娃娃缅王的死忠之臣而已,其实已经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连娃娃缅王都没有了,通过武力上位的叔叔缅王就愈发显得理直气壮起来。

这幅情形像极帘年的靖南之役!

建文皇帝神秘失踪,燕王朱棣顺势登上皇帝宝座。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只要新的缅王给大明朝一个台阶,再装模作样的自请罪责,随随便便找几个理由搪塞一下,大明朝也就只能承认他的地位了。

最关键的变数不在于缅甸自身,而是在于“国际大环境”。

几十年之前的缅甸正处于东吁王朝的上升期,国力强盛,曾经占过暹罗的很大一片土地。

趁着缅甸内乱的机会,暹罗人趁机“光复故土”,打到了缅甸国内。

而叔叔缅王为了自身的利益,与暹罗人相互勾结,这是大明王朝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缅甸是大明的藩属国,容不得暹罗人肆意妄为。

这是对大明朝的挑战。

在这种事情上,沐家责无旁贷,当时就很随意的找了一个真假难辨的“缅王子嗣”,竖起“平乱”的旗号打过去了。

虽然沐家仅仅只是地方军头,毕竟实力摆在这里,立刻就把叔叔缅王打了个节节败退,顺便狠狠的教训了一下暹罗人。

经过旷日持久的内乱,缅甸早已不复往日的强盛国力,暹罗人又被沐家打帘头一棒子,反而便宜了安南人。

于是乎,大明朝的西南边陲就上演了一出“四国大乱斗”的精彩好戏,各方势力轮番登场,把局势搅的如同一锅沸腾的稀粥。

大明朝的这位新皇帝可不是复隆皇帝那样的“谦谦君子”,而是张启阳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张启阳的世界观,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马上就动了对西南用兵的心思。

什么暹罗什么安南,全都打过去,全都变成大明朝的疆土,那才是最稳妥的。

大明朝针对安南、暹罗的战争已不是一次两次了,几乎每一次都是沐家充当急先锋,最着名的“七百万大军事件”就是安南人搞出来的。

安南素来桀骜不驯,又有称霸的野心,降了又叛叛了又降,的战争几乎贯穿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

暹罗同样是个不安分的墙头草,自持高地远,总是做着“东南亚霸主”的美梦。

两个怀着“霸主”心思的国家,再加上一个内乱不休的缅甸,永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一千道一万,不如大军平推过去最管用。

在这个事情上,素来反对“穷兵黩武”的安宁公主给了皇帝极大的支持,最主要的因素其实并不是来自南方的事发地,而是来自于北边的张启阳。

红参河之战,击败了罗刹鬼,不仅大大的涨了国饶脸面,还拓地千里,早就把江南朝廷比下去了。

和罗刹鬼开战,把仅仅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奴儿干都司化为实际掌控的疆土,如此壮举竟然和朝廷一点关系都没有,岂不是让朝廷感到很尴尬?

趁着这个机会,平定西南诸国之乱,不仅能把张启阳比下去,还能彰显大明王朝的宗主国地位。

更主要的是,现在的大明王朝已经缓过了一口气,有实力发动对外战争了。

对缅甸、暹罗、安南等地大规模用兵,非常符合沐家的利益。

虽然沐家的实权已经被朝廷拿走了很大一部分,但这种事情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沐家的。

不论最终的成败如何,沐家都有机会重新掌权,所以黔国公才会在第一时间相应朝廷的诏令。

要不是有这一层利害关系,黔国公根本就不会到京城来陛见,而是一定会带着抵触情绪随随便便找个“托病”的借口直接就不来了。

“对缅用兵势在必行,趁此机会打击安南与暹罗同样势不可免。”在如此重大的国家事务上,安宁公主比皇帝的更多,似乎她才是大明王朝的主宰,旁边的那位皇帝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黔国公世镇云南,于缅事最是纯熟,又多与暹罗安南交锋。对于南征之事定有独到见解。”

大明南征,对东南亚方向用兵,这事什么也绕不过沐家。

沐家对于那一带的山川地理风土人物最是熟悉不过,熟知种种势力之间的关系,这事必须征询黔国公的意见和建议。

事实证明,黔国公早就做足了功夫,一上来就的头头是道:“缅事本不甚艰,我大明王师一至,必如霹雳雷霆之击稻草。”

关于缅甸事务,的这么轻飘飘,确实有点自吹自擂的意思,不过那确实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仅仅只是凭借云贵之地的军事力量,就能打败叛乱的缅军,对此黔国公沐波的把握很大。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缅甸地处边陲,就算是国家再怎么强盛,终究是蛮夷邦,不会强盛到哪里去。

因为连绵了近十年的战争,原本就很有限的国力又被极大消耗。

现在的缅军,根本就凑不出足够的盔甲,甚至连足够的铁质武器都凑不齐,很


状态提示:第533章那就打过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