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明国贼>第五百六十八章 田承嗣的准备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二日,大顺军到达宣府城外,宣府巡抚朱之冯在城头命令军士发射红夷大炮轰击大顺军,官兵抱手默然无动,“盖一切大炮之火线已绝其火,门已俱塞实,不能发矣。. ”朱之冯无奈自己出来燃火发炮,军士纷纷起来拦阻,不让他点燃。

官兵们一齐跪下叩头道:“愿中丞听军民纳款,全一城性命。”

就在此这个时候,大顺军顺势登上了城,官兵们怕朱之冯负隅顽抗,就你推我拉将他挤下城去。朱之冯急得仰天大哭道:“人心离散,一至于此。”

朱之冯匆匆写下遗书给崇祯皇帝,劝崇祯皇帝收揽人心,培养气节,并从军官手中夺刀自刎;这时分守南城的监军太监杜勋和总兵王承胤,派人出城迎接大顺军进城,并派兵欲缚巡抚朱之冯献给李自成,可惜宣府巡抚朱之冯已经自杀身亡。

大顺军一到南门外,监军太监杜勋和总兵王承胤当即打开城门,大顺军主力从南门入城时,满城结彩百姓焚香跪接,李自成巡视时,王承胤跪前称贺面有德色。李自成对他这种自矜功伐颇不以为然,当面问道:“这里是谁家的城?“王承胤惊恐不安,无言以对。

杜勋是崇祯帝心腹太监,投降后受到李自成的重用,李自成派杜勋去北京城与崇祯皇帝秘密谈判,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崇祯皇帝的信息蔽塞,道听途说居然以为杜勋是以身殉国,崇祯皇帝为这位心腹之死深表惋惜,当即谕令:杜勋骂贼身死,忠勇可嘉,赠司礼监太监,立祠宣府,有司春秋致祭,荫弟侄一人,与锦衣卫堂上官,几天后杜勋作为大顺谈判代表,出现在崇祯皇帝前时,这让崇祯皇帝感到非常的尴尬愤怒。

大顺军进入宣府的当天,崇祯帝再次下诏罪己,宣布取消三饷加派,诏书中说:“朕承天御宇,十有七年,日夜冰兢,思臻上理。调兵措饷,实非得已。三饷并用,久无成功,本欲安民,未免重累,朕之罪也。”并明确宣布:“今与尔士民相约,剿饷已经停止,召买悉行蠲免,私惩滥罚,密访拿问,除李自成罪在不赦外,伪官伪将,有能斩渠献城,即予通侯之爵,万金之赏。他如牛金星、喻上猷、李振声、杨永裕、刘宗敏、田见秀、罗戴恩、杨彦昌、谷可成,身陷贼庭,如能伺隙反正,悉赦前罪,各复原官。”

二月底,远在江南金陵城田府里,田承嗣接到了崇祯皇帝助饷的圣旨,不由得直摇头苦笑,这才知道真把自己当冤大头了,撤了自己的官职不说,居然还要自己捐资助饷,而且一开口就是要一百万两银子。

田承嗣心说自己先先后后跟崇祯皇帝弄了两千万两银子,虽然被户部截走了一大半,可皇上再怎么也有大几百万两银子,这才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就算皇上再怎么会折腾,也不可能把几百万两银子全折腾光了呀!

就在这一天,田承嗣还得到了宁武关失守的消息,大哥周遇吉还是死了,只是大顺军的损失比历史上更大,这让田承嗣很难过,一方面是真的心疼周遇吉死了,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布局没有起多大作用,连云俊聪这颗棋子也没有按自己的设想起作用,大顺军东征依然按照历史在发展,接下来大顺军就该攻取大同、宣府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三月份北京城失陷不可避免。

大明首都北京城就要失陷,田承嗣猛的一震,自己该大张旗鼓的做事了,从去年十二月起,覃衍火和牛成熊都大肆招兵,覃衍火的水军增加了一万新兵,增加大小战船一百多艘,游击将军温小四部也招了三千新兵,牛成熊部增兵五千新兵,现在锦衣卫水陆军达到了八万人,崇明岛最近没有增加新兵,却得到了自己船厂生产和购买的一百多艘战船,其中有十八艘是可以航海的平底沙船。

田承嗣最关心的是崇明岛的兵工厂,经过田承嗣的技术指导后,兵工厂一月份生产情况:火枪五十支,仿佛郎机大炮五门,仿五磅佛郎机炮二十一门,五个批量的子弹、炮弹,造火药五千六百斤,造手雷九千八百颗,造改良型火铳一千一百支,以及一批数量不大的兵器盔甲盾牌马具等;截止二月初一日至二十日的生产情况:火枪八十支,仿佛郎机大炮六门,仿五磅佛郎机炮二十四门,十个批量的子弹、炮弹,造火药一万零三百斤,造手雷一万一千八百颗,造改良型火铳一千二百三十支。。。

对于兵工厂的生产,田承嗣最关心的是火枪,虽然二月份的生产比一月份倍增,可是生产量实在是太小,照这个产量锦衣卫三五年也不会有成规模的火枪军,现在只有寄望生产火枪的车间技术改革,改包产到户的工匠造枪制,为分工制造再组装的合作制(分工制造使得工匠熟练程度增加,当一个工匠单纯地重复同一道工序时,其对这道工序的熟练程度会大幅增加,表现为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如果没有进行分工,由一道工序转为另一道工序时会损失时间,而分工避免了这中间的损失,由于对于工序的了解和熟练度的增加,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产量。)田承嗣希望在甲申年后十个月里,平均每月造的火枪不低于五百支,兵工厂达不到这个数量的话,明年这最关键的一年,锦衣卫就没有战胜清军的把握,大明江山真的会沦落到满清人统治。


状态提示:第五百六十八章 田承嗣的准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