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抗战之最强兵王>第1460章 一百多门火炮

北部方面军同样开始准备采取行动,目前冈村宁次趁着苏阳指挥部队前往到苏省徐城作战的机会,他已经打通豫省兰封到鲁省东明城之间联系,土肥原贤二的21军和喜多

诚一的12军取得联系,可以互相支援作战。

当华夏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畑俊六亲自给冈村宁次打过电话后,冈村宁次立即与两名军司令官进行商议,他们很快便做出决定,对豫省北关镇一带苏阳部队采取行动。21军的第三战车师团,皇协军第三集团军的第七军,12军的112旅团,骑兵第一旅团等部队陆续开始在兰封到东明城之间的公路上集结,他们准备从这里发起攻击,从北边

朝着南边压迫推进,对北关镇一带苏阳部队实施打击。

日伪军数万部队集结调动,自然无法逃过情报处的眼睛,方天翼迅速开始进行汇报。

在豫省指挥部队作战的副司令楚民海、李振华,政委常德厚,副政委王富贵等人,积极开始进行准备。

而此时在苏省徐城这里,天色渐渐变得漆黑下来,苏阳也得到了楚民海发来的电文,知道豫省的情况。

豫省和鲁省日军打通联系,这一点让苏阳很被动,不过对于苏阳来说,他也是没有选择。美式武器装备落入到小鬼子手上,这会加强小鬼子战斗力,之前的徐城攻击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如若苏阳不对这个举动做出反应,会助长大量投敌行为,这次杨天

被击杀,给许多人敲响了警钟。

二月八日晚上七点钟,一颗颗炮弹没有任何预兆开始朝着徐城打了过来。日军部队的炮兵开始进行射击,七十二门75山炮,十二门105榴弹炮,三十六门105榴弹炮开始展开射击,足足一百六

十八门火炮进行射击,密集炮弹瞬间朝着徐城覆盖射击。

日军三个炮兵联队进行分工,他们得到四十八门美式榴弹炮的加强,炮弹仿佛不要钱一样射击过来。

巨大爆炸声响起,弹片四处飞舞,黑色硝烟弥漫,整个徐城瞬间被烟雾笼罩。

17师团部队在撤退的时候,是优先保证了美式榴弹炮转移,这些榴弹炮在他们手上发挥重大作用。

密集炮弹不断打了过来,漆黑的深夜瞬间如同白昼一样,一颗颗炮弹如同大火球一样划过空际。

地面仿佛在颤抖,一个个巨大弹坑出现,城内部队也开始出现伤亡。

即便是在坚固的工事,但是遭到连续炮击后,有的工事也开始被摧毁。

数不清的炮弹足足射击超过半个小时时间,七点四十分,日军炮兵停止射击。

日军70师团,35师团,独立混成12旅团开始展开冲锋,上万小鬼子如同洪水一样朝着徐城涌动过来。在各部师团长的指挥下,日军采取波浪式战术进行攻击,61旅团、62旅团、独立混成12旅团三个旅团轮番攻击,日军以旅团为编制,发起集团冲锋,每个旅团的独立步兵

大队,则是反复冲击阵地。

三个旅团,十四个独立步兵大队不断冲击徐城北边阵地,激烈的作战在许城北边展开。新编第一旅驻守在徐城北边的是张大海第一团,他们虽然是连续承担主攻作战任务,但官兵们士气始终都很高涨,面对日军三个旅团十几个独立步兵大队反复冲击,第一

团沉着应战,他们在炮兵配合下,将日军一次次攻击打退,始终都在坚守阵地。到晚上八点钟,日军35师团的219联队,220联队,221联队六千多部队开始出击,这三个联队直接对第一团侧翼展开攻击,日军将主攻放在北边这里,采取正面和侧翼强

攻措施。

新编第一旅旅长魏建平得到汇报后,他火速抽调第二团支援作战。

第一团和第二团部队联手在徐城北边抵抗日军部队攻击,粟师长的第一师,也迅速抽调第一旅,第二旅五个团兵力对日军侧后实施游击作战,对日军部队实施牵制打击。

徐城这里的激战看起来很凶猛,但实际上这里的攻击,不过是日军的牵制吸引而已。在徐城激战的同时,17师团的53联队,54联队五千左右兵力迅速出击,他们在17步兵团少将团长小林托海指挥下,迅速从徐城迂回过去,开始朝着南边皖省突进,这支部队要迅速前往到皖省,接应和平军第二军和独立混成13旅团赶到徐城这里来作战,当然他们这次行动也是有想法的,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会在皖省对苏阳阻击部队实施

围歼作战。

五千多步兵迅速朝着皖省推进,他们从徐城迂回过去后,立即沿着公路推进。

但是这些小鬼子却不知道,苏阳很早之前就将王猛的骑兵第三师部署在徐城以南地区。

骑兵第三师在这里不但可以阻击皖省过来的援军,同时还能够防止日军部队从这里朝着皖省前进。

17师团部队出现在这一带后,侦察兵立即锁定他们,消息很快开始通报给师长王猛。

王猛得到侦察兵汇报,知道有日军开始出现在这里后,他迅速下达作战命令。

骑兵第三师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是日军从哪里出现,他们都制定了完善的应对方案,一道道命令通过传令兵传达,各部迅速做好了准备。野炮营的十八门75机关炮,反坦克炮营的十二门战防炮迅速在不同位置架设起来,装甲营的十二辆坦克,三十二辆武装卡车则是做好突

击准备。

三个骑兵团的直属的迫击炮连,机枪连等武器纷纷架设起来,骑兵们已经拿出了步骑枪


状态提示:第1460章 一百多门火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