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不大,见识倒是不错,就是有些没搞清楚状况……”
“是啊,天下大势,那是军事学院那边的课题,与民政无关,今天的课题,只是要修改完善垦荒令,并讨论其到底是否应该继续沿用。”
“也难怪,新人总是这样的,咱们泰山书院本来就与众不同么。”
“小兄弟,你是哪个学院的?难不成是要军政并修?不知道……你不会是今天第一天来吧?今年多大了……十二岁?啧啧,了不得啊,了不得,我十二岁的时候,哪有这种见地?”
这种一出口,就震惊一片的场景,诸葛亮经历得多了,但今天这种效果还是第一次遇到。刚才还争论得面红耳赤的众学员议论纷纷,只是议论的内容,却与诸葛亮想象的全然不同,他发现,这一次,自己好像确实没搞清楚状况。
正尴尬间,贾诩过来解围了:“幼安先生,各位,这二位是荆州鹿门山的高弟,来此一为观摩,二来也是考虑要不要在此进修的意思……”
“荆州来的?”
“我泰山书院的影响力已经那么大了吗?”
众学员又是一阵惊叹,管宁却只是微微颔首,然后便转向了众人:“远来辛苦,就请在书院中多看看,提些意见,以供改进吧。各位,咱们继续……”争论又开始了。
跟着贾诩走出了老远,诸葛亮仍然非常疑惑,他压抑不住的问道:“文和先生,这书院之中,难道是各学各的吗?”
“正是。”贾诩点头,解释道:“主公认为,天下英才固然很多,但普通人却更多,若是仅凭百里、千里挑一的人才治理天下,久而久之,就会重蹈桓灵时代的覆辙,世家、名士占据朝堂,普通平民没有上升之阶,最后形成两大阵营,发生激烈的对抗。”
“所以,书院中教的学生都是有所专精的?”
“不错。”贾诩赞许的看着诸葛亮,对自家主公极为重视的这二位,他也很欣赏,特别是聪明外露,心思敏捷的诸葛亮。即便在泰山书院这种无处不颠覆常理的地方,他也是很快就适应了,而且还没被刚才的小小乌龙事件所影响,足可见他心性之坚毅。
“这里秉承的理念是有教无类,如果用从前的教育方式,从经史中悟出大道理,然后领会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在实际之中,普通人肯定达不到天才的高度。不过,若是根据各人天分的不同,专注于某个领域,未来在这个领域上的成就,未必会在天才人物之下。”
贾诩停步,向身后指指:“适才遇见的那些,就是政法学院的学员,多半都具备记忆力优秀,心思缜密的优点。他们学习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在将军府指引的大方向下,专门从事政令的拟定、实施、修改,法令的完善等工作……”
这个方式是王羽参照后世的大学设置出来的,深度比不过这个时代的教学方式,但科学性和系统性却远在后者之上。
华夏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培养天才,等到科举出现后,就变成只培养天才和书呆子了。而在变革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教育,王羽早早的搞出了个书院来,当然不会继续沿用原来的教育模式。
天才,他这里已经不少了,但要想支撑起一个新的纪元,需要的是更多的普通人。
这些道理,贾诩就没解释了,但从两名少年若有所思的神情中,他看得出,这二人多多少少的都体会到了这层道理。
贾诩心中惊叹:果然是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主公的眼光确实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