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水浒第一大官人>第412章 方腊造反

五月中旬,田里的庄稼正在茁壮的成长着,历城州府衙门,窗外寂然无声,不知何时,又突然下起了雨来,细雨濛濛,雨水落在杏花上,停留片刻,最后晶莹滑落,雨中的杏花显得更显的动人,一阵风吹过,几多花瓣随雨飘落,李庆站在窗边,将手里了一份情报放下,望着这飘飘洒洒的杏花雨,怔怔出神。

梁山强盗刚剿灭没多久,朝廷上下才高兴了一会,却陡然发现那赋税命脉所在的江南地区,一夜间全都陷入了贼人之手!一下间,这消息宛如一个晴天霹雳,震惊了世人。

江南的摩尼教之主方腊,造反了!这方腊的造反,不同于别处一城一地的攻过去,而是几乎一夜之间,江南全境便城头变幻大王旗,数个州府之地尽数陷入其手,待东京朝廷得到消息时,那里早已是改天换地,真是令人措手不及。

方腊之所以有这能耐,全是因其处心积虑,谋划了十多年的结果。

此人原是睦州清溪县人士,后来在歙州为山中樵夫,因他有一次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

不知是方腊此人口舌了得,还是天生便能蛊惑人,他的这些话语,竟有不少人相信,渐渐的在身边聚集了一些追随者。

当地官府于是觉得他妖言惑众,以意图谋反下了海捕文书去抓捕他。

方腊于是开始四处逃亡,因缘巧合之下,便加入了摩尼教,还渐渐的成为了摩尼教之主。

这摩尼教可不简单,乃是西传之物,起源于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因创始人的名叫叫做摩尼,故而得此教名。

摩尼教后来从波斯传到了西域,盛行于回纥,唐代宗时,应回纥的请求,开始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开始在中原传播。

但后来,唐武宗掀起了灭佛运动,摩尼教也受到波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才开始转入暗处。

这摩尼教的教旨,是“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和“明王出世,拯救世人于苦难”,因此极易被那些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穷苦所接受。

因着这教旨,此教后来又在吸收了道教的一些教义后,改称明教。

在另一个时空中,元末之时,明教又改称白莲教,北方的白莲教教首韩山童极骨干成员刘福通,趁着元朝征发十五万百姓修黄河,惹得天怒人怨的机会,“挑动黄河天下反”,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那位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其实就是其中的一支起义军,也算是白莲教、也就是这明教中的人。

不过朱元璋称帝后,却没有善待这白莲教,而是赶尽杀绝,整个有明一朝乃至到了后来的清朝,白莲教的起义都是时不时的发生那么一两起。

总之,可以看出来,这摩尼教几乎便是自带着造反属性的,一旦掌握此教的人是个野心之辈,便能轻易的利用为造反的工具。

而且这摩尼教在做了本土化后,是彻底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根了,极难根除,只要哪里有压迫,便有此教生存的土壤。

那么,江南是富庶之地,粮食产量又多,此时已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为何摩尼教却偏偏在这里获得了如此多的教众?

这都是因为江南富庶确实不假,但官府的盘剥也比别处要恨得多,现在的官场,都有着一个共识:“要想谋财,便到江南”。

但凡是那里出现了空缺,无不是被挤破了脑袋的争抢,各施手段,砸钱的砸钱,动用人脉的动用人脉。

而那些谋取官位时付出的代价,到任后又会更加变本加利的从地方手盘剥回来。

除了地方官府的盘剥外,更加惹得江南天怒人怨的,还是来自当今天子的“花石纲”暴政。

当今这位天子赵佶,颇有些像南陈后主陈叔宝和南唐后主李煜,都是“艺术家”型的皇帝,精通于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都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

而且赵佶还有个喜好,喜好花石,“花”是奇花,“石”是异石,此类物件,以江南为最多。

所为“上有所好,下必趋之”,某一年,有江南的官员搜集了许多花石,进献给了赵佶,天子大喜,竟直接提拔那七品县令入京为部堂高官,可谓一步登天。

从那以后,几乎年年都有江南的官员进奉花石,后来渐成定例,不进献都不行。

这时朝廷的运输船队,每十船称为一“纲”,因此这便称为花石纲。

这花石纲之荼毒,波及到了淮南、淮西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江南最为严重,凡是百姓家里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赏的,专门管理花石纲的“应奉局”便会立即派人以黄纸封之,无论是谁的,从那以后便归皇帝所有。

而且更荒诞的是,这些被黄纸封了的花石,应奉局一般不会立即派人取走,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都需要百姓自个好生看管,若是看管不当,稍有不慎,立即就获“大不恭”之罪,木石这些死物还好些,花草却是极容易出意外的,端得是每天照料得提心吊胆。

待好不容易等到应奉局来人把花石运走时,木石但凡个头大一些的,顿时被破墙拆屋而去,这还是轻的,应奉局来收花石的时候,你若不给足好处,他们哪能轻易离开?

当今这天子已继位二十余年,因这花石纲而弄得家破人亡的,真是数之不尽。

因此现在的江南,可谓百姓大怨,人人思乱,这便给了摩尼教发展信徒的机会。


状态提示:第412章 方腊造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