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的工业革命>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个好先生

摇了摇头,把心底的想法甩出去:“宋先生是吧,皇上宣你进宫,希望你能接下治理瘟疫的重任。”

宋应晶知道外面已经瘟疫四起了,很想出去,倒不是为了立功,只是想着早一天出去,就能多救一些老百姓。

但是想起朱先生的交代,宋应晶拒绝了这个简在帝心的机遇:“劳烦徐侍郎回去告诉皇上,宋某戴罪在身,恐怕担当不了这么大的重任。”

瞧见宋应晶拒绝了召见,徐光启没感到多大的意外,鼓倔脾气上来了。

宋家耗尽了家产天天施粥,救活了多达十万百姓,没有得到嘉奖不说,还平白无故的蒙受了那么大的冤屈,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

皇上这一次,怕是要学着刘皇叔三顾茅庐了。

徐光启没有多说什么,迈步离开了这里,把这里的消息告诉了崇祯。

崇祯正在听王承恩叙述宋家这些年来的善举,知道自己冤枉了一家怎样忠君爱国的书香门第,苦笑了一声:“韩侍郎你去一趟吧。”

六部之首的吏部左侍郎离开皇极殿,急匆匆的去了东厂私狱,结果还是一样,宋应晶心甘情愿在私狱待着。

吏部左侍郎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吃着六芳斋的糕点,喝着松江府的岕片茶,听着苏小小班的昆曲,换了我也愿意在东厂私狱待着。

哪里还是死人都不愿意进去的东厂私狱,分明就是王爷家的府邸。

崇祯也以为这是读书人的倔脾气,心想罢了,就满足他做诸葛孔明的夙愿,再次下令道:“齐侍郎,你去一趟吧。”

六部侍郎里最会和稀泥的礼部右侍郎,比前面两位还着急的去了东厂私狱,因为他的祖籍就是在通州。

结果,今天满朝文武算是开了眼了。

堂堂的正三品侍郎,朝堂里的中枢重臣,一个接着一个的前往东厂私狱,就是为了请一个小小的举人宋应晶出山。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一点,就足够宋应晶载入族谱了。

最后的结局,还是没有请来。

崇祯没有闲工夫苦笑了,赶紧让文武百官商议出一个章程来,到底怎么才能把宋应晶请出来。

结果,满朝文武又开始吵架了,各持己见,各有各的方法。

就在崇祯忍住不住要叱责的时候,站在旁边的王承恩,低声说了一句:“皇上,奴记得朱舜好像是宋家两个小辈的师父,不如问问朱舜。”心照莫宣

一个人坐在冰冷潮湿的牢房里,想着怎么活下去,倒不是宋老太爷贪生怕死,只是他没有脸下去见列祖列祖。

宋氏宗族在宋老太爷手上灭族了不说,还毁了宋家世世代代的清誉,下去怎么面对世代为善的宋家子弟,怎么面对爹。

尤其无法面对爷爷,爷爷宋景一生清廉,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协助张居正为大明王朝延续国祚五十年。

史书上甚至都记载了‘有古大臣之风’。

到了自己手上,断子绝孙了不说,还是死在了只杀贪官污吏的东厂番子手上。

宋老太爷那张褐斑老脸,几乎要落泪的时候,昏暗的大牢被人打开了,走进来一位宋老太爷怎么也不敢相信的一个人。

大明天子。

崇祯看着阴暗潮湿的牢房,心里充满了愧疚,宋氏一家子在这关了都快一个月了,整天吃不好穿不暖,得吃多大的苦。

换了自己,也不会去面见那个昏君。

看着宋老太爷满头的白发,悲愤欲绝的快要落泪了,崇祯赶紧脱下了身上的龙团制袊,披在了宋老太爷身上。

瘟疫这件事太过紧急了,不等宋老太爷回过神来,崇祯开始解释这里面的前因后果。

宋老太爷枯瘦的手指,紧紧握着龙团制袊,老泪纵横。

宋家终于光耀门楣了。

老泪纵横的同时,宋老太爷心里还有一个可笑的想法,自己怎么还不死。

死了以后就可以告诉爹,告诉爷爷,孙儿不曾有辱宋家门风。

还生了个好儿子,好儿子生了两个好孙子,好孙子拜了一个好先生。

就因为这位好先生,宋家,光耀门楣了。

崇祯看着老泪纵横的宋老太爷,更是心酸,更是对请出来宋应晶不抱希望了。

但是抱着对于朱舜的信任,对于朱舜从来没让自己失望过的信任,还是说出了那句激将法:“就怕宋举人不肯出山。”

宋老太爷猛的拍了一下地面,吹胡子瞪眼的说道:“他敢!”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个好先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