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五百七十三章、新颖昵称(19)

围棋时代。

南北朝时期围棋盛行,喜欢下棋的皇帝很多,其中不乏高手,他们不光自己喜欢下棋,而且非常乐于推广,可谓是为围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南朝的宋明帝,在治国方面确实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庸主,但是他却对围棋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明帝非常喜欢下棋,虽热衷此道,但水平却很低。

其他人因为他是皇帝不敢赢,宋明帝信以为真,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便越发对围棋着迷,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叫“围棋州邑”,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继宋明帝之后,南朝历史上还有一位有名的棋迷皇帝——齐武帝。

只不过,比起自欺欺人的宋明帝,齐武帝的水平要高出很多,而且棋品也被后人称道。

还有梁武帝萧衍,他不但爱下棋还喜欢钻研,曾经亲自撰写了《围棋赋》,而且他也很重视围棋,曾举办过两次全国大赛。

象棋时代。

从唐朝开始象棋也开始流行起来,在唐代,朝廷创立了棋待诏制度,设有专门棋博士。

唐肃宗李亨在位期间不关心正事,每天就和宠妃下棋。

甚至到了战乱逃命时刻,都念念不忘象棋,对军情战报不予理会,在棋盘上却斤斤计较。

如此棋痴,史上罕见。

明朝的棋迷皇帝也不少,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个下棋好手,而且围棋、象棋都会两下子。

不过自从他当上皇帝后果断下了“禁棋令”,防止军官玩物丧志。

但是一方面禁止其他人下棋,另一方面自己又手痒痒,于是偷偷在宫中召高手对弈。

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棋迷,不过他的水平不是很高。

有次碰到了“棋界大王”,心想谁这么张狂?一定要灭灭他威风!

于是就把其人叫来要与他一决胜负,那老人一看是皇帝不敢与之下棋。

但是乾隆执意要下,没有办法老人只好下了,但是不敢赢,于是偷偷防水。

乾隆杀了老人个片甲不留,很是高兴。

后来乾隆又和老人的孙子下,还没进入状态呢,就被杀的下不来台了。

老人赶紧上去解围。

这时一阵风过,落下些许花瓣,老人趁机拿掉自己孙子的两枚棋子。

乾隆吃了两子慢慢变成和局,乾隆这才明白老人前翻下棋是有意想让,于是御笔亲书“棋界圣手”送给老人。

那么,下围棋到底是玩物丧志,还是志趣高远?

中国早在汉代就曾因围棋引发过一场大规模的争论,小小盘戏牵动了过多人的关注。

而争论双方又皆是当时政坛、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只因围棋之风其时在宫廷、士大夫中间盛行不衰,由此引起了一些问题,当时的著名文学家贾谊首先站出来斥责:失礼迷风,围棋是也。

围棋是平等的,无论高低贵贱,王公贵族或平民百姓都可在其中找到乐趣,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不顾上下尊卑的游戏自然引发了一些卫道士们的不满。

同时喜好弈棋的人往往因迷恋围棋的魅力而消磨了大量的时间,因此还有人对此颇有微词。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其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认为: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意思是下围棋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不足以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他觉得下围棋太浪费时间,如果用下棋的时间问,“闻者必广矣”。

当然,在当时持正面观点的也大有人在。

东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马融、黄宪等人便极力推崇围棋,认为它:“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王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对围棋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古到今,可以说有关围棋的争论一直绵延不休。

即使今人依然对他褒贬不一,有玩物丧志者说,亦有陶冶情操者赞。

围棋之魅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其反复的变化让一些即使是终生致力于研究它的职业棋手也感自己不过是“略知皮毛而已”;实则就象一位令人心仪的美女,天生的美丽有什么错?为什么总有人认为红颜祸水?

其实问题当然不在美女,而在那些心怀不轨的男人。

为什么有人垂涎三尺,有人却张弛有度,甚至还有人坐怀不乱?

围棋也同理,说围棋是玩物丧志者,分明也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很多成功人士!

最初也是下围棋的,其中极为迷恋者也有之。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是围棋让某些人太过迷恋而荒废事业,其实这些人即使不会围棋,也会迷恋其它如麻将、扑克等物?

换言之,这不是围棋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所以一直都无法赞成这样的说法:那些某些方面稍有失意的人便说如果不下围棋我便会怎样怎样,或者正是因为下围棋才怎样的辩解之言,这种论调其实是很可笑的。

如果在我们的人生目标里,在我们的思想潜意识中,我们想怎样做或不想怎样做,冥冥之中是早有注定的,这又关围棋何事呢?

围棋就是围棋,它只是一项饶有趣味的小游戏,仅此而已,如果你硬要把它提升到某种理论高度,不仅无趣,而且也显得过于牵强。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自己舞台上的主角。

天下是棋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三章、新颖昵称(1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