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六十三章、省升段赛

对方黑棋的正确应法,应该是二二位置猴一个,确保两眼活棋。

不知道为什么,对方居然立刻一路挡住?!朱元涛顿时不会了。

他怎么能挡住呢?此刻他也是这样问疙瘩。

疙瘩看了看回答说,挡住应该是不对的;你点在二二,他的角不就活不了了吗?

朱元涛很困惑,说,记得好像是个打劫杀?

随即俩人摆了摆变化,确认,角里面就是打劫杀。白棋点二二,黑棋可以顽强地夹;白棋打,黑棋反打;白棋先手提劫。然后,黑棋需要去找劫材,不然白棋能粘上成丁四聚杀。

疙瘩反问朱元涛,“他挡住,你有没有点进去?”

朱元涛不好意思地摇头,“没有。”

疙瘩不解,“那你走什么?”

朱元涛难为情地回答:“我就粘上了。”

疙瘩茫然。朱元涛在棋盘上摆出来。

对方挡住,同时是打吃白棋一路扳这个子,白棋没敢马上点进去劫杀黑棋,而是“胆怯”地先粘住一路这子。

“你干嘛要粘上啊?”疙瘩很奇怪。

朱元涛回答,“比如说我点进二二,角里面走成打劫杀;我提劫,人家要是拿提掉我一路这个子当劫材怎么办?外面是我的空,我敢粘劫吗?”

疙瘩低头一看,沉吟不语。

若解消劫争,对方显然会打二路起来,白棋只能接上;黑棋继续二路长,努力找第二只眼......

俩稳健型棋手都为难了。生怕杀不死黑棋,反而把边上实空一并葬送,鸡飞蛋打一场空。

实际上,既然是白棋的实空,白棋肯定很厚实,最起码不担心黑棋突围出去;那么只要不让黑棋摆出第二只眼就行,这任务并非很难。若换成另一个攻击型棋手,恐怕会高兴够呛呢。

说到这里,正好涉及下围棋各种风格这一点,恰好偷懒,摘录一大段网络文章。

文章题为“细述围棋超一流高手的风格特点”。

围棋博大精深,千古无同局,很难将各种局面细化归类。但从大方向看,似可分平稳局面和复杂局面两大类。

前者主要考验控制力(内功),后者主要考验攻杀力(外功)。

棋手风格千差万别,甚至同一个棋手不同时期也不一样,细化归类同样困难。

但如果从攻、守倾向性入手,似可分进攻、防守、均衡三大类。

将局面的把握与攻守倾向性相结合,可大致将棋手归为三大类:

均衡型:对任何局面均能从容把握。内外兼修。(最高境界:随心所欲,无招胜有招)

进攻型:擅长复杂局面,外功强大。(最高境界:鬼手妙着,惊天动地)

防守型:擅长平稳局面,内功精深。(最高境界:平凡着法,无懈可击)

下面对一些顶尖棋手的风格进行归类:

古代:

日本棋圣级:道策、丈和、秀策。

中国棋圣级: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

现代:选取公认的超一流

日本:吴清源、坂田荣男、藤泽秀行、林海峰、大竹英雄、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王立诚、依田纪基、张栩。

中国:聂卫平、马晓春、常昊、古力。

韩国:曹薰铉、徐奉洙、刘昌赫、李昌镐、李世石、朴永训、崔哲瀚。

均衡型:道策、黄龙士、吴清源。

进攻型:丈和、范西屏、坂田荣男、加藤正夫、武宫正树、王立诚、古力、曹薰铉、徐奉洙、刘昌赫、李世石、崔哲瀚。

防守型:秀策、施襄夏、藤泽秀行、林海峰、大竹英雄、小林光一、赵治勋、依田纪基、张栩、聂卫平、马晓春、常昊、李昌镐、朴永训。

以上分类主要依据棋手的行棋思路,称不上十分准确,欢迎拍砖。

像李昌镐的攻杀力十分强大,不乏生吞大龙的杰作。而李世石控制平稳局面的能力也十分强大。

但就思路而言,李昌镐自保求稳和李世石不依不饶的风格对比十分明显。

古代棋手因时代遥远,单靠棋谱很难判断真实棋力,只能大致根据倾向性判断类型。

从分类可看出韩国进攻型居多、日本防守型居多、中国只有四人,倾向不明显,但小龙辈以多学日本,防守型居多,小龙之后多学韩国,由于大李的缘故,进攻、防守大致各半。

真正对围棋发展贡献巨大的,往往是融会贯通的均衡型,可是数量非常稀少。

分析:棋史的发展似乎有某种潜在的规律。日本的道策可称开创围棋理论的祖师,之前的围棋以力战为主,无人认真思考过围棋理论化的问题。

就像第一个钻木取火的猿人一样,道策将围棋上升到了理论化的高度,以创新思维与强大杀力远远凌驾于时代之上,这一点古今无双。

以当时的水平看,道策绝对可称均衡,对任何局面的把握能力同代高手无人能出其右。

丈和是道策之后被称为“后圣”的高手,但艺术成就远小于道策,凭借的是当世无双的杀力,留给后人的是一串串妙手、鬼手的组合。

秀策的棋步步为营,以强大计算支撑几乎无懈可击,与李昌镐有几分相似,这种风格实用习的一种。秀策的主要贡献在于秀策流布局与开创了坚实战法。

道策的“玄”,丈和的“杀”,秀策的“坚”,本质是三种围棋思想在天才棋手身上的体现。当一种风格发展到某种极限,就需要另外的风格来打破这个瓶颈,再寻找更高层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省升段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