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卷三千古奇功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全民预备役制度

安抚辽宁省各部队和政府之后,王茂如便乘坐火车北上先拜访长春东北大都督孟恩远,得知孟恩远病重,心里知道他是心病,略微一叹气这还真不能让老舅你了。他让人寻一株百年老参送了过去,而后又视察了一番驻守与长春的十三师官兵。

长春之行极为短暂,随后王茂如北上滨江州来到哈尔滨市,他暂缓了与官员们的应酬先到了驻防在哈尔滨的东北边防军第一师,探望部队官兵们。

师长李品仙以及参谋长李景林陪同视察部队,第一师由步兵第一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组成,该师后勤配备一百辆汽车和一千匹挽马,机动性冠绝整个东北边防军。该师还有其他部队所没有的四门122毫米重炮,这四门都是缴获自俄国远东军区,当初其中一门是第二次收复中东路之战时中国工人截获的,另外三门都是缴获自投降的沙俄军队。这四门122毫米榴炮炮不好弄,当初沙俄军队也是因为没了炮又不忍心炸毁,这才便宜了中**队。

总后勤部长米少柏想尽办法,居然从智利那里订到了一百发炮,每一发炮的价格高达三百八十块大洋,真可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了。李品仙把这四门大炮视若珍宝,恨不得把大炮搬到他的师部去天天抱着睡。

王茂如一来,李品仙便显摆了起来,王茂如看到了大炮保养得不错便说:“这大炮不错,在欧洲我见过同样尺寸的。比这长的榴炮,估计第四师从欧洲回来能弄回来几门同尺寸的122毫米榴炮。这样吧,如果有的话,我把再分你们两门122毫米榴炮。”b穿越小说吧:b

李品仙高兴够呛,连说一定好好使用一定好好使用。

随后王茂如便又去了新建第十四师,新建第十四师师长毛子平已经返回驻地并安心带兵。第十四师有三个步兵旅,分别是三十八旅、三十九旅、四十旅。代理旅长人选也都是分别从主力部队提拔的军官,其中原四十旅旅长郭瀛洲被关押等待审判,现任第四十旅旅长是原第一师独立骑兵营营长胡云山。王茂如对胡云山有印象。这人是土匪绺子出身,之后投降给许兰洲,许兰洲兵败下野便归顺了王茂如。此人带领骑兵颇有一手。作战凶猛,在剿灭土匪的时候因为熟悉土匪特性屡立战功担任第四十旅副旅长,后郭瀛洲出事他顺利抵担任代理旅长。

第十四师是轻步兵师,全师基本上只有步枪和机枪、少量冲锋枪,至于炮只有六门75山炮和十二门65迫击炮以及四十具自产的37火箭炮,至于汽车也只有二十辆,挽马才100匹。第十四师不是主力师,配备自然不如第一师,这让许多从老部队调来的老兵不住感慨:“原来时亲妈的孩子,现在成了后妈的孩子了。”

士兵们的抱怨自然瞒不过军官们。于是在王茂如视察第十四师的时候毛子平尽量捡那些军容整齐士气旺盛斗志昂扬却军备不整的部队给秀帅看,意思是秀帅啊,您睁开眼看看吧,我们多穷啊,您可不能厚此薄彼。王茂如心中暗笑自然知道他的意思。说毛子平你这王八羔子净弄没用的,得了,下个月给你们弄二百支冲锋枪,至少保证每一个班都有冲锋枪行了吧?毛子平连忙说这样好,这样最好,再怎么也不能火力太差了不是。

随后王茂如将两师的主要将领叫到一起。说道:“你们这个冬天千万不要松懈下来,明年开春,我们会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李品仙惊讶道:“秀帅,您决定出兵南下入主中原了?”

王茂如摇头道:“不是南下,是北上。”

“北上?”众人又是一阵疑惑。

陪同他来的副总参谋长张孝准则说道:“德法英美日五国特使邀请我国政府正式干涉俄国内战,政府把皮球踢给了秀帅。”

李品仙疑惑道:“秀帅出兵沙俄,这……好是好,只是我们出力能得到什么好处?”

王茂如笑道:“好处自然是有的,只是此时尚在准备,接下来要与这五国特使打交道了,我们中**队一定要得到极大好处,否则我可不干。但是总体说来,我将会派遣六个师到八个师,大约十五万二十五万人吧。第一师是最先确定的出兵部队,第十四师留守哈尔滨。中国一旦出兵,第一师立即开赴满洲里待命。而第十四师在哈尔滨一定要严防两个方面的敌人,一时日本人,二是将来可能开赴海参崴的惋惜部队。因此你们这个冬天一定要严格训练,尤其是冬季作战训练。”

“是。”李品仙和毛子平两个师长说道。

会议完毕,王茂如带着张孝准回到自己在哈尔滨的尚武将军府书房之中研究东北边防军发展计划,但是张孝准心中疑惑,不确定道:“秀帅,我东北边防军一定要搀和这潭浑水?”

王茂如道:“不是搀和,是一定要趁机夺回我中华失去的领土。”

张孝准咂咂嘴,寻思了一下摇头道:“不管是沙俄还是苏俄,恐怕都不会轻易放手吧。”

王茂如笑道:“那是自然,他们其中任何一个没了的话,对咱们中国都没有好处,只有他们不停的战斗,不停地战斗,这才对咱们有好处啊。”

张孝准也笑道:“受教了,受教了。”

王茂如点点头,又吩咐道:“韵农,接下来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制定预备役计划和军事化初小高小管理办法。”

王茂如早就想制定一套完整的预备役体系,民国期间为何桂系屡次与中央军争雄,除了桂系有名将之外。桂系的完整


状态提示:卷三千古奇功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全民预备役制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