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卷三 千古奇功 第五百一十八章 六一六抗日运动

当英军在年6月16日登陆里海的时候,巴黎和会即将闭幕,而关于山东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中国和谈代表团发言人顾维钧最后一次陈词说道:“山东之于我国,正如基督徒至于耶路撒冷,绝不能放弃,纵然全民族战死,也绝不丢失山东!”顾维钧的讲话极大震撼了欧美各国代表,最终迫使英法美决定,将山东归属这个议题从欧战分赃会议之中剔除出去,因为亚洲不属于欧战范畴之内。

但该项议题也并非不解决而是另行举行会议解决,介时将在美国的斡旋之下,英法美日中等九国于美国华盛顿一并解决,并限制各力,防止出现新的世界大战。

可以说,此时巴黎和谈已经对中国极为有利了,因为王茂如知道山东最终在美国的斡旋之下归还给了中国。但是也许是中国国民对这次巴黎和会期望值太高了,在巴黎和会决定将皮球踢到华盛顿会议之后,有记者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了国内,顿时引发全国抗议浪潮。

五四运动没有掀起,但是六一六运动掀起来了。

一九一九年六月十六日,因为抗议列强没有立即归还中国山东青岛,全国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甚至杨度将东北五省地区的民众情况用电报紧急传递给王茂如,向他请示东北五省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如今东北地区极为激动,面对至今为止仍在东北拥有殖民地、拥有铁路、拥有特权的日本人,东北民众百姓怎能不爆发?b穿越小说吧:b

日本人在东北拥有的特权远超现代人的想象。尤其是南满铁路,当中国百姓不小心进入南满铁路沿线五公里以内,日本人可以随意抓人。渐渐地东北本地百姓知道日本人的可恶,便远离南满铁路区,可是许多从山东直隶河南等地到东北开荒种地的国人不知道,冒然进入之后被日本人抓到,他们把这些人绑起来带到火车上,直接与煤炭一起扔进了火车煤炉中烧掉。日本人蔑称这些中国人是马路大日语圆木,木块的意思,并讥笑支那人全都是马路大。而中国百姓往往处可以伸冤。

这种对中国百姓的残害直到王茂如统一东北之后有所改观,并在王茂如率领中国参战军从欧洲返回之后,途径大连的时候与关东军司令中村雄次郎达成协议,误入日本南满铁路的中国人,将由东北地方政府负责赎典。

然而这种仇恨却一直在中国百姓心中盘旋,尤其是东北百姓,哪一个提到小日本不咬牙切齿,中国人尽管表现懦弱,但只是缺乏一个带头的闹事的人和一个闹事的机会。全世界各国游行。唯独中国人游行会沿路咋会,甚至做出更多不理智的事情。就是因为平日把怨恨都积攒到一块了。如果三天两头就可以游行抗议一次,谁会这么热血地砸东西。

因此,这次六一六运动先在北京各大学生之中掀起游行示威活动,而后全国各地相继举办游行示威,抵制日货活动,东北自从王茂如普及教育之后,学生数量陡然增多,学生们最容易激动,也纷纷要求游行示威。负责人哈尔巴拉和杨度立即向王茂如询问如何处置。王茂如立即回复:“做好引导,做好准备,如果日本人主动袭击,保护学生,但组织学生们过激行为主动出击。此事做出表率引导学生,同时注意学生人群之中苏俄间谍趁机挑事。如果爆发冲突日本人要求严惩,则把责任卸给苏俄间谍。他们妄图挑动中日之间关系,并拿出日本米骚动的例子,希望他们不要上当。”

杨度得到指令,叹了口气。对哈尔巴拉道:“秀帅如何对苏俄这么怨恨?就连将会发生的惨剧也归咎给苏俄,看来苏俄一定是让秀帅很是痛恨。”

哈尔巴拉笑道:“秀帅的考虑定有深意,你我猜测不到的,还是好好照做。”

随后,东北地方自治政府七人军政部和各大城市市政厅公示了游行路线,并派遣警察军队沿路保护,对于容易滋事的日本商店,东北政府及早劝阻他们关门停业,并将悬挂的日本国旗收敛起来。而由军队负责保护引导游行,也着实让游行有了官方味道,也更加有意义。同时,在军队的保护之下的游行也并没有过激的行为,军队甚至将他们的五色旗纷发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举着五色旗游行。原本想要和中国人打一架的日本浪人们,当看到中队携枪带刺刀手拉手保护着中国学生们游行示威之后,也不得不退却三分。

日本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欺软怕硬,当你硬气起来,他们反而软了。

游行过程中,不断有市民踊跃加入,只是东北便有二十七座城市爆发游行示威活动,只要超过十万人的城市,必定有游行活动。但是东北五省地区确实唯一一个没有因为游行示威引发骚乱的地方,其他游行城市均遭受不大不小的冲击。官方保护游行示威,引导游行人群,保护游行群众,得到了东北大都督王茂如的特批。王茂如在俄国伯克罗夫斯克前线特地发回电报《至东北人民》中说:“国民,国家,国力,皆需要自强,自律,自省。游行示威之后,我大中华国民应该奋发努力,重新崛起于亚洲。我堂堂大中华领先世界五千年,此时仅仅落后一百年,只要我国人齐心合力奋发图强,必定重新崛起于世界东方,重新成为这个世界的领头羊。学生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工人们,努力工作,建设国家!农民们,努力耕田,食者天下!士绅们,努力做事,复兴民族!士兵们,努力练兵,保家卫国!全体中华人


状态提示:卷三 千古奇功 第五百一十八章 六一六抗日运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