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有些年头了。
当初她与她婆母关系好的时候,那一个家有她们俩的存在,也是非常好的。
两人各自服侍各自的夫君。没事的时候就一起去逛逛街或者参加一下聚会,日子也好不畅快。
但一旦她俩反目成仇了了,别说一起去逛街了,连坐下来一起好好说话都是不可能的,她的婆母真正的端起了婆母的架子。
只要是这个时代婆母所拥有的权利,那她都一一的落实到自己的儿媳妇身上了。
人家行得正坐得端,年轻老妇人做儿媳妇的只有好好的受着。
她的夫君呢,每每面对这种的情况都是沉默,只有等两人回了屋子,关上房门来才能够好生好气地安抚她一会儿。
那年轻的老妇人只有默默的苦笑了。
谁让她曾经做的那些事儿都被翻了出来?
谁让她的婆家人都知道了呢!
她只能够安安分分的。不要再出任何的幺蛾子,才能够好好的在这个家待下去。
她可不想让别人来代替她的位置呢,她可是知道她的婆母那段时间,甚至在物色她自己娘家的一些侄女。想要选过来给她的夫君做妾室呢。
虽然想要取而代之她比较难,但是放那么一个姑娘过来恶心她也是够够的了呀!
她只能够拼命的低头,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乖乖的。
然后在心里默默的盼着自己的丈夫,快点参加科举考试,快点考中进士,快点当大官,然后她们两人就搬出去自立门户了。
而她这一渴望就渴望了十几年到她婆母去世的时候,她丈夫也没有考上进士,也没有当上大官。
对于这一点家人们都非常的无奈,但是也只能这样作罢了。
毕竟这个时代像她丈夫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只不过她丈夫比较幸运,在未娶自己之前就已经考中了举人。
本来瞧着就是前途大好,谁知最后竟是考了十几年了都没有考中。
就是这一点她的婆母还曾怪过,她说如果不是当初娶了她这么一个破人心神的女人回来,她的儿子说不定早早的就考中了进士!现在都当好大的官了呢!而不是还在继续读书考试。
年轻的老妇人怎么办勒?
还是只能够默默的受着。
她丈夫真的是因为她才没有考中进士的吗?她觉得不是这样的。
她认为是她丈夫的能力只能到那儿,年轻的时候就把该用的都用了,后来呢?就没得用对劲儿了。
而她嫁不嫁过来影响不大呀!
这个时代那些年轻的公子们,不很多都是先成家再立业嘛?
娶了媳妇儿之后再好好的一心考试,考中的不也有很多嘛。
当初他们家娶她的时候怎么没有说这些呢?
如果早点说她也不会嫁过来呀,当时她的京城确实是没有人家可选了,但是在外地还是有很多夫家可选的。
她的婆家自个儿想要攀她们家的门地儿,现在吃了亏了又想要把她退回去?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呀?
自己选的就得自己受着!
当然这句话她是一个字也不敢在自己的婆婆面前透露出了。
只能自己在心里悄悄的想着。
终于熬呀熬呀,把她的婆母给熬去见阎王爷了,后院归她管了。
终于不用再忍气吞声的看她婆母的脸色过活了。
重要的是她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成为了她的另一个依靠。
丈夫不上进不努力有什么关系呢?没事儿,儿子长大了还可以靠儿子呢。
她的儿子也像当初她丈夫累吧?年纪轻轻的就考到了举人。
然而历史又像重现了一般,她儿子想要从举人考进士却非常的困难了。
连着考了两次都落败,第二次距离进士只差那么一点点了。
她当时瞧着那成绩是都忍不住激动悔恨呀!
她儿子为什么就不再争争气,再努努力呢?
多答对一个,说不定中了进士了她们家就可以好好的庆祝了!
她的腰板也能够挺得更直了!
虽说十几年前的那些流言蜚语都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了。
但那些与她年龄相当或者参与此事较深的人却不会那么容易的遗忘呀。
比如说那位最早嫁人为妇的小姐就没有忘记过这年纪老妇人。
只要是她们出席相同的场合,那那小姐就会给这年轻老妇人使绊子。
那年轻的老妇人知道自己曾经把对方得罪狠了,而且对方的势力比她要多多了。
所以知道某个场合有那小姐在,那她就绝对不去,咱们惹不起躲得起呗!
她才不要当什么好汉呢,她就是一个弱女子。
嘿嘿!
那年轻的老妇人本以为自己的儿子这辈子可能也会像丈夫一样考上十几年都考不了进士。
最后想了想干脆想先给儿子,娶媳妇儿吧。
总不能一辈子考不上进士就一辈子不娶媳妇儿吧?
这样她就能有孙子抱了!
而且还有媳妇儿可以拿捏了!
可让她做上一回婆婆,享受一下,做婆婆的滋味也是不错的。
反正给儿子娶媳妇儿,儿子又不会费太多的心神。
就拜个堂就完了,儿子呢?
完了之后还是继续去念她的书,考她的举人。
她儿子呢也到了那个年岁,对于媳妇儿还是挺渴望的,所以乐滋滋的娶了媳妇儿。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有了媳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