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交趾猛人>第481章贫穷是根源第一更

欠债还钱是经地义的事情。

陈昱欠大越北部,确切地,是欠三府一县读书饶。

陈昱专门召集各州府的知府、知州,研究教育机构一事。

参考大明的设置,各府设置府学,设教授一人,为从九品官员,训导四人。各州要设置州学,设学正、训导。各县设县学,有教谕、训导等。

以府学为例,现在已经建立府学的,对于危房、以及需要修缮的学舍,各地要及时进行修缮,确保大家能够正常上课。

对于教学人员,一定要保证数量,平时注重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一定要把大越北部的科举水平搞上去。

嘉兴州知州申青云听了陈昱的意思后,十分为难地道:“谅山侯。我们嘉兴州没有建立州学,个别县建立了县学,有些也没有建立。如果按照侯爷的意思办,我们就要按照标准建立州学,没有建立县学的,也要建立县学。凭我们嘉兴州现在的经济条件,这项工作根本就是完成不了。另外,我们嘉兴州比较贫困,老百姓日常能够吃饱饭,不被饿死,就已经很幸福了。大家根本就没有读书的意识。建了府学、县学,也没有多少人来念书。那岂不是浪费。”

陈昱听了,问道:“你们那边的百姓读书积极性就那么差吗?那么他们平时都干什么?”

申青云回道:“侯爷。据我了解,我们嘉兴州就是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地方。无论是大明统治时期,还是现在的大越,也没人管我们。就前些年,我们这里干旱,向朝廷求援。你猜朝廷怎么回复,让我们自己解决,朝廷一点赈灾粮都没有给我们呀。我们只能是靠自己,我组织大家进山打野物、挖山菜,后期只能是吃树皮充饥。这才算度过了难关。我们现在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老百姓每日都是为了生存而努力地干活。谁还有功夫学习呀。”

申青云得是实情。归化州知州莫联文、宣化府知府牛鑫纷纷附和申青云,他们那里也是这个状态。

班泰道:“侯爷。只有大家都吃饱了肚子,才能有精力、有财力让孩子去读书。连饭都吃不上,他们拿什么去读书呀。咱们谅山府刚开始也是如此,只是侯爷担任谅山府知府、咱们占领谅山府之后,才渐渐有了起色,一些富裕的家庭让孩子进私塾、进县学读书。”

陈虎也道:“是呀,侯爷。新安府这边也是这样。水棠县和东潮县,因为成立了水产品交易场所,养羊,百姓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一些百姓就让孩子去私塾念书。新安府其他并不富裕的地区,进私塾读书的就要少一些。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否提高,是关键。”

霍仁刚道:“几位大人得很有道理。我们谅江府也是如此。但是也有少数家庭虽然十分贫困,但是父母宁可缺衣少食,也要让男孩子去读书。这样的家庭非常不容易,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是非常伟大的。我们那里有一个家庭,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女孩是老大,两个男孩是弟弟。这位母亲和姐姐除了种地,还做些刺绣活,养一些家禽,上县城去卖。用这些钱供两个弟弟念书。这俩孩子学习非常刻苦。我听了之后十分感动。”

陈昱听了大家的议论,知道自己把这件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他原打算,只要是将该成立的府学、州学和县学全部建立起来,把内部的官员、老师都配备齐了。大家认认真真授课,学子们好好学习,大越北部的科举水平就能提高上来。

可是,现实是那么残酷。老百姓连吃饭都没有保障,每日都为生计奔波,哪还有精力去研究上学呢。

陈昱此时的心情十分沉重,没有想到一个科举问题,竟然暴露出这么多的问题。

甄盛见陈昱眉头紧皱,知道他的内心是非常不好受的,就建议道:“侯爷。我认为,咱们还是分步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慢慢来,不能一蹴而就。”

陈昱听了,问道:“甄先生有什么好的办法,快快。”

甄盛道:“目前,咱们大越北部地区的教育情况参差不齐。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同造成的。像谅山府、陆那县,还有新安府的东潮县、水棠县,因为当地经济比较发达,老百姓的收入相对较高,孩子读书的就比较多。而像太原府、宣化府、嘉兴州这些地方,老百姓长期生活在贫困当中,遇到灾,生活更加困苦,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供孩子读书。除了这两种情况的地区,像镇蛮府、广威州等地,处于这两类地区之间,读书饶数量自然也就介于这两类地区之间。

所以我认为,咱们可以按照这三类地区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谅山府、谅江府、新安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全面建立府学、州学和县学,鼓励大家供孩子读书,像霍大人得那种家庭贫困,还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的,官府可以支援他们一下。

而对于镇蛮府、广威州等地,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能建县学的,就建县学;能建州学的,就建州学。有困难的州府,可以提出来,统一进行解决。

太原府、宣化府这些地方,重点还是普及启蒙教育,大力发展私塾教育。除了大力发展经济之外,可以由官府出面组织私塾建设,做到让孩子们能够有机会进入私塾学习。”

甄盛的这个办法是非常符合实际的。陈昱道:“甄先生的这个思路非常好。我觉得对于太原府、宣


状态提示:第481章贫穷是根源第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