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心中又喜又惊,没想到这天降的荣华富贵竟然来得如此容易。
董洪熙手无缚鸡之力,哪里能抵抗如狼似虎的匈奴铁骑,还不是乖乖地束手就擒。
然而正在他闭目哀叹,听天由命之时,转而又被一个蒙面的匈奴汉子所救。
只是那匈奴汉子虽然用短刀砍贴身近战死了几个匈奴骑兵,但两人同时也被他们团团围住,脱身不得。
正在双方胶着时,冯汉远等三人终于赶上了董洪熙,为二人脱困解围。
忽律丹当然不会告诉众汉人他的匈奴贵族身份,只是说自己是右校王李陵的弟子,此次是奉师傅之命特意前来解救汉使的。
冯汉远等人见他只身一人,虽然有武功护身但却敢独自与众多凶恶的匈奴铁骑对峙,不禁佩服起了他的豪气和胆量。
董洪熙更是感慨万千,他两次从鬼门关上被众人拽了回来,不仅心中充满了对大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暗自担忧,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还会有什么未知的惊险遭遇在等着他。
众人纷纷解下马背上所携带的酒囊和食物,在篝火旁边一边饮酒畅谈,一边吃饭,顿时一整天的疲劳全部都烟消云散了。
讨论起日后如何逃归大汉的路线,大家都一致认为还是应该先向西行进,等到离开龙城比较远了也得至少三五天以后了,那时候再视情况而定,继续西行或是折而向南都是比较保险的选择。
然而唯独忽律丹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也就是今明两天,阴谋未能得逞的邓少通回到龙城之后必定会恼羞成怒,向单于密报汉使一众人向西潜逃的路线,今天白天在龙城北面众人所杀的匈奴骑兵也会被人发现,所以直接向西或者向北行进都不再安全,向南潜逃更是不用去想。
这几个方向到了明天单于肯定会布置重兵追缉汉使,如果执意要继续再按照这几个方向策划逃跑路线无异于自投落网。
现在唯一安全的线路就是朝着西北坚昆的方向日以继夜地赶路,肯定会让单于始料未及,等到了坚昆之后,匈奴单于的势力便大大减弱,以右校王李陵的身份想要保护藏匿汉使等众汉人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等到风声过后,再从坚昆直接向南就可以经过西域回到大汉,到了那个时候单于可能早就把汉使忘得一干二净了,路上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只是这个办法虽然保险稳妥,但是颇费时日,需要纵横穿越千山万水,至少要比直接向南行进多出万里不止,这一路上的艰辛也是可想而知的。
几个人听了忽律丹的分析,琢磨了半响,此时只要能护送董洪熙安全回到大汉就行,还管什么路途艰辛和所耗费的时间多少,大家在频频点头赞同忽律丹的意见之余,都是大大佩服他的分析细致到位。
一向以推理见长的张望之更是对忽律丹另眼相看,他想不到匈奴人中也有如此足智多谋、心思细密的人物,将来此人若是带兵与大汉为敌,倒真是个难缠的对手。
想到第二天天一亮就要按照忽律丹所说的路线亡命天涯了,众人纷纷倒地睡下休息以恢复已经透支了的体力,除了董洪熙外的几个人则轮流担任起了警戒任务。
一夜无话,想到此地离龙城还是过于接近,随时可能会出现匈奴追兵的影子,天刚蒙蒙亮,一行人便收拾行装,匆匆上马由忽律丹作向导向着西北坚昆的方向赶路。
众汉人谁都没到过坚昆,遇见忽律丹前更是对这个地方闻所未闻,就连龙城这样的匈奴腹地大家也是平生第一次造访,经过忽律丹一番介绍才知道,这坚昆位于匈奴西北面的边陲之地,离着龙城还有数千里的路程,别说是汉人了,就是真正的匈奴本族人也是很少光顾的,那里基本上居住的都是坚昆本地人。
匈奴本来就地广人稀,众人在枯燥的草原荒漠中走了一个多月才进入到了坚昆境内,好在确如忽律丹所料,他们背后一直没有追兵现身,因此也不用担惊受怕。
一行人都是轻装前行,随身携带的粮食和水无多,幸运的是在草原上时不时会遇到一两家牧民,忽律丹身上带着的金块足够多,每逢断粮断水时遇到牧民,都是花费大把的金钱换取补给,才得以继续前行。
进入坚昆境内之后,又接着走了三四天,众人在忽律丹的指引下终于来到了坚昆王城。
坚昆本来自成一国,只是匈奴自冒顿单于上任时起实力日渐强盛,便被迫一直屈服于匈奴的统治之下,右校王正是匈奴管辖治理坚昆的最高长官。
李陵和卫律一样,早在上一代匈奴单于在位时便已被封为一方权贵,这里虽然位置偏远,但也落得个清净自在。
在得知李陵是后无援兵而被迫降敌,又加上家族被戮才愤然背汉之后,昭帝时有几次在大司马霍光的授意下,前来匈奴通使的汉使趁机找到李陵劝说他重返大汉怀抱,只是李陵在自己的母亲被武帝杀死之后心意已决,况且担心再次受辱于大汉王朝,索性铁了心就在这异乡扎下根来。
坚昆王城和龙城相比,更加不像是一座城池,连一座像样的石造建筑都找不到,到处都是毡房帐篷和畜圈草场。
众汉人经忽律丹解释才知道,匈奴各个部族都以游牧为生,就算匈奴本部单于的王城龙城也不是固定在现在的位置百年不变,龙城附近资源耗尽而其他地方又有丰沛的水草时,单于就会把王城迁移到新的地方,以适应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