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季汉长存>第五十章 双雄会

与此同时,袁府卧雪堂,袁绍举着瓷壶,将其中蜜水斟入两个小杯中。

其对面跪坐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汉典军校尉,曹操曹孟德。

蜜水乃是东汉达官贵人们盛夏之时最爱的饮品,而袁家与蜜水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有着极其有趣的关联。

“路中悍鬼袁长水”袁公路,临死之时正是因求蜜水不得,生生气得呕血而死,成为千古笑谈。

“孟德啊,你也有数月未曾登门拜访过为兄了,为兄正欲邀你过府一叙,你却恰好登门。你我二人真不愧知己之称,该为此痛饮一番。只是大事欲发,公事缠身,暂且以蜜水代酒。待功成之日,以张让等贼祭祀已逝的故友,方才痛快。”

袁绍谈笑自若,言语间似乎张让等人性命已在指掌之中。

曹操也是淡然一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十常侍看起来确实没有什么翻盘的机会了,如今局势和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一则,窦武诛宦之时宦官还没有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桓帝事实上远超灵帝,其并不算昏庸之君,终桓帝一世,宦官势力未曾膨胀到极致。

二则何进毕竟与窦武不同,虽然何进在士人中声望不及窦武,但其在军中威望却非窦武可比,主持剿灭黄巾军,就任大将军已有五年,且张奂前车之鉴不远。十常侍若想效仿曹节王甫,矫诏命人攻杀何进,完全不可能做到。

这一点上曹操与袁绍见解完全一样。

但曹操一直认为只需命人强行拿下十常侍便可,太后事到临头自然会接受现实,而无需调遣大兵入京。徒然耽搁时间,增加变数。

袁绍也不打算说服曹操,两人自小相识,交情匪浅,互相都很是了解,很明白说服不了曹操。

民间甚至传言两人十几岁时一起抢过新娘,这故事还记载于《世说新语》,故事是否为真暂且不提,但足见二人日常相处的表现给民间的印象如何。比如曹操在袁绍跌入枳棘时卖了袁绍,可见民间多认为其人狡诈反复。

因而袁绍只是笑问:“不知孟德登门,所为何事?还有那刘玄德,十余年没见,也不来会会老友,可着实不该。”

“袁氏府邸门槛太高,玄德担心被拒之门外啊。”

“门槛高,是为了阻住碌碌俗人,若是玄德登门,为兄自当扫榻相迎,若有槛阻拦,拆了便是。”袁绍一脸诚恳的说道。

曹操轻笑一声道:“操明日便去将本初兄之言转告玄德,想来玄德必会欣喜万分。至于操所为何事……只是觉得董并州太过危险,想请本初兄勿要引火烧身啊。”

袁绍瞳孔猛的一缩,继而哈哈大笑道:“孟德说的哪里话,大将军既然不信任董卓,绍自然谨遵大将军军令,何以会引火烧身?”

“本初兄莫要太过自信于所谓故吏关系和‘四世三公’之威名。董卓此人豺狼心性,心中素无恩义,极有可能反噬其主,本初兄可莫要引狼入室了。”曹操一脸诚恳的劝道。

袁隗任司徒之时,曾征辟董卓为司徒府掾吏,按照东汉的观念,董卓事实上已经打上了袁氏的烙印。按照常理,可以不奉其令,但不可妄自背主,反噬袁氏。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其中极端者,例如那位“慈明无双”的荀六龙,曾被袁逢举荐,虽未应召,但袁逢死时还是为其服丧三载。

这还是举荐,且荀爽本人素有才名,又有荀氏这个大族身份,可以说袁逢对其并无大恩。

换成董卓这个西凉鄙夫,其父不过小小县尉,能被司徒征辟,那简直是恩若海深,按照常理,其根本不可能敢对袁氏怎么样。

当然,大汉忠良董仲颖从来不是走寻常路的人,原本历史线上根本不听袁氏之言,其后还砍瓜切菜的把袁家满门斩尽杀绝,连曾经的主公袁隗都没放过。

可此时的袁绍并不相信董卓敢把袁家怎么样,于他而言,若想在诛宦这件事上分一大杯羹,必然需要增加己方势力。

袁隗虽为太傅,与何进同为辅政大臣、录尚书事,但权势确实无法与何进相比。若不乘诛宦之时积攒势力,袁家如何能在其后带领士人对抗何进?

袁绍想的很远,诛宦只是一个小目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他已经开始考虑怎么对抗气势汹汹的何进了。

董卓就是一枚好棋子,其征战沙场数十年,堪称沙场宿将。其麾下精兵也是百战铁军,虽不能与何进手下兵力相提并论,也足以稍稍抗衡一二,让何进投鼠忌器。以此将战场拉到对于士人来说占尽优势的朝堂上。

袁绍的谋划确实没什么毛病,只是看错了董卓而已。

此时袁绍心里不以为然,但碍于曹操身份和情面,还是笑道:“孟德此言有理啊。西凉鄙夫,不读诗书、不知恩义,确实不可信任,为兄必然谨记孟德之言,断不会引狼入室的。”

曹操暗叹一声,正如袁绍了解他,他也了解袁绍,观其神态语气,便知袁绍根本没放在心上。再劝也无用,反倒容易起隔阂。

事实上曹操也不认为董卓能翻起什么大浪,如今洛阳有北军五校、西园军、丁原所部,还有即将归来的几路兵马,皆归何进掌握,董卓的兵力最多与丁原相当,想搞事情不过是以卵击石。曹操来劝袁绍也只是想尽量减少麻烦罢了。

原本的历史线上,谁也没料到董卓运气如此之好:何进身亡、何苗身亡,大汉军中两大巨头没了,雒阳城乱成了一锅粥,最后还真让他瞅准机会兼并各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双雄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