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喜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起自己这个三叔家的妹妹,这小脑袋瓜里怎么有这么多想法,这彩绳通过她的手三绕两绕左编右编的就弄出来一个特别漂亮的绳结,跟以往编的络子一点都不一样,大户人家的女眷应该也会很喜欢将这些坠在玉佩上或者直接坠在腰带上。
林小喜真心喜欢关于女红的一切东西,于是专心致志的跟着林小福学了起来。林小福毕竟年纪小,林小喜学会了之后编结的速度便飞快提升,一个上午,加上原来做的,姐妹俩共编出了二百多个结。
林小喜将同类的结穿好,然后一同放进一个小包袱里面,心里想着这彩绳买回来才一文钱一根,要是结能卖出三文钱,那就能赚四百多文呢,小福真是厉害啊。
林小福一看林小喜就知道姐姐在想什么,心里不由得暗自发笑,上次去绣铺的时候她留心看了,市面上流行的络子不过都是些梅花啊、柳叶啊、方胜啊什么的,她这几种结目前市面上根本没人会。
林小福当年在村里跟着老人学会了编结,也就是编络子,当时这些结都是用在手工艺品厂的,客户们都非常喜欢,没想到到了古代单独拿出来还能卖钱。
正想着,欢欣雀跃的李娟娘和郑美娘回来了,后面跟着挑着担子的林大川。今天他们卖了一百六十文钱,三个人都喜的不得了。
老林家其他人知道了也都开心不已,没想到今天翻倍卖还都卖出去了,这门生意总算是可以立住了,以后家里也有持续的进账了,太高兴了。
林山海和儿子们商量之后,就定下来以后每天就卖六副猪下水,不多卖,免得多了之后人家都吃腻了,以后反倒不好卖出去了。再说家里的活儿也不少,过几天秋收要割麦子还要脱粒、上碾子,也忙不过来。
林小福知道家里的决定之后默默点头,她很怕家里人会抵不住诱惑,知道猪下水赚钱就拼命做更多出来卖,再好的东西也不能供大于求,时间长了一定会卖不出去的。而自家人知道克制,知道过满则亏的道理,她很欣慰。
次日清晨,林大石带着张慧娘、郑美娘和林小福、林子恒一起去了镇上,晒好的羊肚菌和编好的绳结都放在背篓里,六副卤猪下水也都放在担子里。途中林小福走不动了林子恒便将她背在背上,一行人脚步不停的到了镇子上。
“美娘,子恒陪你和大嫂卖卤味,我带着小福去卖蘑菇。”林大石先将担子挑到摆摊子的地方放下,安排好大嫂和妻儿,然后背起背篓牵着小福往镇里走去。
父女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先找药铺将蘑菇卖了,红云绣铺他们都去过,比较熟悉了,但是药铺对于羊肚菌是否认可这个可能要多走几家试试才知道了。
于是两人开始在镇子里转起来,问了几个路人,知道了镇上有两大医馆兼药铺,一个是济世堂,据说是京城里的大官开的,现在在东穆有好多店面。还有一个是仁和堂,这是一家老字号的医馆,历史虽然悠久,但是背后之人到底是谁没人知道。
镇上的老百姓一般都比较喜欢去仁和堂,而有钱人更喜欢济世堂,因为仁和堂的郎中比较奇怪,基本上只开些便宜的药,能治好病就行,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土方子子。济世堂则不然,名贵药材也会开在药方当中。
看来仁和堂是走亲民路线的,而济世堂是背景雄厚不好惹的,林小福在心里默默的给这两间药铺下着定义。
“闺女,你说咱们先去哪家?”林大石有些拿不定主意,低头问自己家的闺女。
“爹,不用纠结,咱们先看见哪家去哪家。”在商言商,虽然自己也很钦佩仁和堂的医德,但是自己毕竟是要卖东西,还是希望能卖出高价,所以就都走走看看吧,哪里价格合适就卖给哪里。
林大石听了女儿的话,也觉得反正就两家,都去看看也行,就牵着女儿往最近的济世堂走去。
“二位客官,你们是要看病还是抓药啊?”济世堂的学徒眼尖的看见林大石和林小福正往他们店内走,忙过来招呼,不过仔细一看二人的穿着打扮——全身粗布,还穿着草鞋背着背篓,一看就是乡下人的打扮,顿时兴致减了大半,只得耐着性子问了一句。
“麻烦您,我们想问一下你们这收不收药材。”林大石和林小福都看到了学徒眼睛里的不耐,没办法,谁让自己就是地里刨食的呢,穿着粗布衣裳站在这古朴大气的医馆里,还真是格格不入。
“哦,卖药材啊,你们卖的是什么药材?”学徒一听是卖药材的,不是买药的,更加不耐烦,心里想着我们济世堂是京城右相姜家的产业,在全东穆药田不知有多少,还用得着找乡下人收药材。
“这位哥哥,我们卖的是蘑菇,晒好的蘑菇。”林小福一把拉了一下林大石,抢着回答,她已经不愿意将羊肚菌卖给这个济世堂了。有这么眼高于顶的学徒,说不定掌柜的更拽,难怪平民百姓都不愿意来这里看病抓药,这个态度可真称不上好啊。
“蘑菇?我说二位,你们找错地方了吧?没听说过蘑菇还能做药材的,你们要卖蘑菇去镇口的集上卖去,我们这不收蘑菇,赶紧走吧。”学徒一听是卖蘑菇,顿时气不打一出来,乡下人到山上采了些破蘑菇,居然还妄图卖到他们济世堂?真以为济世堂是善堂么?
“哦,那好吧,打扰了。”林小福说完便拽着林大石走出了济世堂。
“闺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