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擎国>第一百八十三节、琉球的归属
这才知道什么叫坐井观天,既然大陆那边连这种战舰都造的出来,那让这船上的水兵吃的好一点又有何不可?这也是李修远亲自跑来台湾的原因,不展示一下自己这艘心爱的宝贝,实在是有点锦衣夜行的感觉,况且此时和当初荷兰人硬着头皮开战不同,已经被靖海号吓了一跳又怯了三份的郑家再看见更加巨大的定海号,那种震撼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反正他当初在船台上看见还没完工的定海号时,表情也不比郑经好到哪去。

里子面子都没了的郑经还能怎么办?只好收起最后一丝侥幸规规矩矩的正式投降。不过因为港口内暂时没有能让定海号停靠的码头,还是由靖海号领衔入港,再看甲板上那些以标准的站坡姿势矗立在船舷的水兵们,哪怕他们当初对这种罚站式的仪式腹诽不断,此时也都自动的变成了拥护这项规定,谁让这种面对昔日同行时心理上的优越感爽到了骨子里呢。

郑经率众在码头迎接,李修远也不敢托大,自然是亲自下船相迎,并且他知道这位过气的海上霸主说不定还有复起的那一天,更是照顾足了郑经面子没有去接对方手中的降表,只是说郑成功当年暗中和张皇帝义结金兰,那郑经自然也是王侯的爵位,他一个小小的海军将领怎么能如此不知尊卑呢,这降表还是回到京城面见陛下时由他老人家定夺吧。

虽然都知道这就是个冠冕堂皇的托词,但毕竟还是打消了一些郑经的顾虑,考虑到自己要想保住家族不至于有灭顶之灾,最好也不要再有割据的心思,所以给李修远办了个接风宴之后安排了一些事情,第二天便坐上定海号直奔天津而去,至于岛上的士卒会不会安心等待他郑经是管不了了,让自己的卫队护卫好郑家的老老小小,至于别人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全都听之任之。不是郑经没有政治抱负,而是这两天他通过陆续传来的各种情报认真的分析了一遍,除了自己在军事、经济实力上完全处于下风之外,就是原先所拥有的海外援助也尽数被拔除,至少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三家是指望不上了,那还有哪路洋人能帮自己?英格兰?那些家伙自己还偷偷摸摸挤不进来呢。

直到郑经登船万事都已经齐备之后,李修远的特遣舰队在留下靖海号与三艘驱逐舰继续监视基隆港之外,又派一艘驱逐舰全速赶回去报信,只剩下定海号与另外一艘驱逐舰慢悠悠的往回走。说是慢其实相对于福船之类的老式船舶来说已经快的离谱了,顺风时定海号竟然跑出了12节的速度,相当于每小时22公里。当然在这种强风下驱逐舰更是能飚到16节,已经达到了此时大型风帆船舶速度的极限,想再提高速度就需要更多的改进,比如全钢的船身和桅杆,以及采用全帆装(全横帆),历史上最快的速度记录到达了20节这个高度。但是对于郑经来说,他不知道这些数据,更不知道速度还能再快,只是本能的感觉到了此船那迎风破浪时的气势,以及驱逐舰不得不时刻注意降速来保持队列,明白了那些败军之将没有信口胡说。

这些人在海上飘着暂且不表,张韬的寿诞还没到来,捷报却一天紧似一天好消息直让韩渊这个老头乐的合不上嘴,正是姜田与太子的点播,让老头注意到了平时没有重视的后勤报表,等他费劲的搞明白这些纸上面说的是什么,就已经看到了胜利近在眼前。难怪那师徒俩如此悠闲的品茶听曲呢,一次次物资配送,一张张的补给清单,都说明了第一次交火之后就再无大战,等消息从济州岛传来之时,他还是被眼前的胜利吓了一跳,没想到那贵的吓人的战舰战斗力也是大的吓人,他等不及郑经是否投降的消息到来就跑到朝会上请旨加拨军费多造这种战舰。

一听是要钱,一帮文官又开始大吐苦水:“韩大人!如你所说此船已是天下无敌,又何苦靡费军资,我看现有这些足以护得沿海安靖了!”

老头还在据理力争,张韬却看着战报好整以暇的等他们吵完,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个老乡终于发挥出了实际的作用,若说以前他都是在为今天做准备,那么海军开始改革的那天便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自己这老乡已经为大航海的开启准备了物质基础,剩下的局面就要看自己如何开创了。

“诸位爱卿暂且休息片刻。”眼看着韩渊有点独力难支,张韬适时的打断了话头:“这船是要造的,仅靠八艘战舰如何护卫万里海疆?不过也不急于在一时,饭还是要一口口吃的。”

皇上和稀泥大伙也就没辙了,不过话中的意思很明显,海军还要扩张,但速度未必会如现在这样快,其实这也是姜田和张韬商量好的,这场战争下来海军已经有了改革的动力,剩下的是要看国内的政治以及经济环境再决定海军的规模,况且就是现在这种最小型的驱逐舰,相对于此时的海军来说也有些大了,调整船型确定短期以及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比什么都重要。商讨的结果就是另行建造一种远洋护卫舰,尽量的压低制造成本保证中国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后能在亚洲海域巡逻护航。现有的驱逐舰改造之后升格为巡洋舰作为远洋护航的旗舰,靖海级巡洋舰升格为重型巡洋舰是未来主力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定海级这个堪称妖孽的存在直接改称战列巡洋舰,建造一艘、设计一艘、预研一艘,除了保证性能上压制所有对手之外,也作为未来分舰队的旗舰,是不会造很多的。至于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三节、琉球的归属--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