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贞观俗人>第1138章 九龙破城奏凯歌

久违的唐船终于再次出现。

甚至比以往还要多的多,白帆点点如云。

一条条巨大的宝船劈波斩浪而来。

“战舰!”

“北洋水师。”

建安渤海湾,大清河口,这里因建安贸易而兴,沿海依河口建起一溜码头,遍地仓库,在不远处则是连绵几里的窝棚,这些都是码头上做苦力的力夫们居住之地,建安贸易和走私的兴盛,也造就了这个码头的繁荣,还有无数的码头力夫,甚至许多在码头讨生活的人,卖茶饮汤饭的,做牙行中介的,也有做那皮肉生意等等的。

这些天因为唐船不来,这里倒是冷清了许多。

靠着码头吃饭的那些贫民力夫们顿时失去生活来源,许多人只能夜盼日盼着唐船再来,一边苦盼一边也地里挖点野菜,或是下海下河捕捞点鱼虾之类的。

当海船东来,码头上是一片欢呼声。

可紧接着,欢呼声里夹杂了些惊惶不安。

战舰。

打头出现的居然是唐北洋水师的战舰,渤海湾早就如同北洋水师的内港一样,自由出入,不受半点限制,高句丽人也早放弃了对海上的想法。

近海的渔船,或是跑海的商船,也从不敢招惹北洋水师半点。

甚至所有高句丽的船,不论是渔船还是商船,只要下海,都要提前向水师报备,每年先要从水师申请到一面北洋水师颁给的旗帜,拿到捕鱼或是经商许可执照之后,才能下海。

否则北洋水师可随时随意攻击,且不负任何后果。

当然,若是走私船,还得缴纳更高额的费用。

总之,平时北洋水师的船也经常会在建安海边出现,甚至有时还会到这里来巡视补给下什么的,大家见惯不惯。

可问题是,平时来的都是那种轻便的巡逻艇。

大战舰是不会靠近建安的。

而眼下放眼望去,遮天蔽海出现的全是大战舰。

福船、宝船。

看着这些三桅甚至是四桅的巨大战舰缓缓逼近,码头上的人终于慌了。

有人想起之前烽烟,想起唐军进攻怀远。

“唐人来攻城了!”

有人扯开嗓子大喊,如丧考妣。

所有人开始四散而逃。

窝棚区的那些贫民们开始呼儿唤女,携老扶幼的往建安城里跑。

秦琅站在甲板上,看着那混乱的场景。

不需要他指挥调度,由三大舰队组成的混合舰队迅速抢滩登陆,其实都不用抢滩,码头现成的,可以依靠大船。

各舰有序靠港停泊。

轻骑兵牵着马上岸,迅速整队。

大军鱼贯而下。

没有一个高句丽兵来拦截。

只听到码头附近的一座寺庙里钟声大作,似是警报。

当第二批船开始靠岸的时候,最先上岸的一个团二百轻骑已经开始骑上马飞驰往建安城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

已经有超过一万人登岸,并占据了建安河口码头。

半日后。

秦琅随军来到来到了二十里外的建安土城前,此城占地极广,建于建安山城西南的平原上,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简陋的村庄,因为这些年贸易之兴,又无战事,这里倒是发展迅速,远超后面山上的军城,聚焦了数万户人口,城中有无数商铺作坊人口。

不过城防简陋,仅有一个周长十五里的夯土城墙,城墙前有一条壕沟,毫无险固。

事实上,高句丽占据辽东数百年,早就研究出了一套对付中原王朝讨伐的防御之法,就是依山沿河筑立山城,或立于山上,或围山谷为城,这种山城占据险要,控制道路,虽为险要易守难攻,却相对较小。

主要驻军藏兵储粮,而在这些山城旁边,一般都于平原或河谷等平坦之地,再建一座容纳百姓的城池。

一旦中原来攻,他们便把兵力和物资收缩在军城之中,据险而守,直到敌军撤退。

几百年来,这种策略还是比较管用的,毕竟中原劳师远征辽东,本就路途遥远,再加上粮草补给不便,又辽东寒冷,一旦进攻都只有几个月时间,一旦攻不下就得撤退,否则辽东的冬天会让进攻者没有粮草补给,也无地避寒。

高句丽人只要在山城里撑上几个月就行了。

说不定等敌人无奈撤退时,他们还能再尾随在后伺机咬上几口。

故此一直以来,都是军城和民城相依相辅,一山城一平地城,山城小却险,平地城大却无防。

唐军前锋早就围了建安土城,也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如高句丽人一直做的那样,他们根本没有防守这座平地城的意思。

一闻警报,只派出了些斥候远远盯着唐军,然后便开始组织平城的百姓撤退到山城去,只是时间仓促,而这些年平地城也发展迅速,有太多人口物资,没法及时转移。

唐军轻骑又迅速到来,在唐军一轮冲锋过后,高句丽军便干脆放弃平城一切人口物资走了。

“大约有一半人跑出城去了,现在城里还有约一半人堵在里面。”

虽然城门紧闭,吊桥拉起,但明显并没有什么守卫。

牛进达请战。

秦琅对老牛说,“派人去喊话招降吧,我看他们也没有抵抗之意。”

老牛点头,“我在这建安城其实也还安排了不少棋子的,不过看样子倒也用不上。关键还是后面的建安山城,包了一座山谷,周长十里,城中还有城,不好打。”

秦琅神秘的一笑,“那也未必。”

“三郎


状态提示:第1138章 九龙破城奏凯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