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贞观俗人>第1369章 北上
三千人。

他们乘船沿弥臣江而上,直抵王城下,经过七日围城战,攻破了王都,而此时他们的第三支舰队带着七千人才刚登陆沿海。”

这第三支舰队到来后,联军总兵力达到两万人,因为拿下了弥臣国,所以秦琅叫停了后续的兵马增援,仅以这两万人开始扫荡弥臣国。

这支联军凭着船坚甲硬兵精将猛,打的弥臣国彻底崩溃,国王和大臣们被俘,无数兵士投降。

他们四处征服,到处劫掠。

弥臣国与骠国一样,都是信奉佛教的国家,甚至是政教一体,国中有三分之二的土地经过不断的赏赐,都到了寺院的手里,剩下三分之一则九成集中于王室贵族手中,百姓手中的土地非常之少。

当然,弥臣国偏僻的山区,也多属部落控制,这些人也只是弥臣国羁縻控制区,整个弥臣国表面繁荣,但内部动荡,国中有佛教寺院僧人和山区部落这两大不受管控的势力。

王国虽然也建立起了国王、相国、大臣、将军等的王国朝廷体系,但是,国王却没有足够的土地和财富可以拿来赏赐贵族官员和将士们,这就导致了国王和朝廷的威信力不断下降。

这就好比历史上中唐开始,府兵制崩溃一样,根本原因就是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朝廷手里无地可以拿来赏赐给为朝廷镇戍、征战的将士们,导致地主为主的府兵制的崩溃,没有人愿意再主动当兵,缺少了较有财力的中产阶级为府兵,改以募兵制后,朝廷的军费开支大增,战斗力却反而大跌。

现在的骠国、弥臣等国其实都陷入了这么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社会财富基本上都集中到了王室贵族和寺院手中,而山区的部落又往往桀骜不驯。

百姓麻木,军队无斗志。

财富都集中到了寺院、王室贵族手里,但他们却把这些钱都用来崇佛、造大佛、修寺院、为大佛贴金镀银,而不是关心民生等,上层奢侈享受,底层度日艰难。

没有强大外力干涉的时候,还能维持这种状况,而当出现大唐这样超级霸主的入侵征服时,他们就立马崩溃了。

历史上,西南小霸主南诏趁大唐与吐蕃死磕之际崛起,在大唐和吐蕃之间反复横跳,在当时的大霸主眼中,南诏只能算是个跳梁小丑,但南诏扭头揍骠国时,却轻松的攻灭他的都城,把骠国揍成自己的藩属国。

雨季对于北面的王玄策来说,确实影响行军作战,尤其是影响补给。掠地千里,补给线也增长了千里,后方又是丽水永昌这等补给困难的地区,主要补给靠从交州输入,太难。

可对于秦琅他们来说,雨季算不得什么,只要避开台风,下点雨算什么,照样扬帆航行,进入内河后,雨季的江面还更适合于航行。

秦琅他们的战略,就是沿着三角洲上纵横的水网,先把诺臣等临江近海的城镇要点先拿下,以此为据点,然后再分兵攻掠。

这套计划很成功。

反正现在十国联军抢的非常爽,弥臣国的财富都集中在寺院和贵族手里,所以直接抢城池、庄园、寺院就行了,那些银币、金佛银佛,非常好抢。

弥诺国先前又派出了不少军队北上,此时都还没来的及回来,剩下的军队本身也很弱,弥诺国本质上也是那种没什么常备军的国家,打仗就靠征召,可雨季限制了他们的征召,秦琅的联军利用战舰的突袭战术,非常成功。

轻松的分割了弥臣国。

秦琅一边猛攻,一边招降,弥诺的僧侣、贵族、土酋们骨头很软,也没有谁有那种什么民族国家的坚定思想,谁强就拜谁。

反正以往他们也拜骠国为宗主都几百年了,而各地部落酋长们拜弥臣国王为主也是早就习惯,如今不过换个宗主而已。

对那些士兵们来说,更无所谓了。

僧侣们想抵抗,因为秦琅不尊重佛,不敬法,但他们虽然很有钱,既掌握经济又掌握思想,偏偏就是没有足够的武力,所以在秦琅面前不堪一提。

最后在面临要么掉脑袋,要么跪服的选择前,许多僧人还是跪了。

所以现在皇帝收到的情报里,秦琅率领着两万联军不仅横扫了弥臣国,甚至还已经在弥臣国扶持起了一位总督,支持了一位国师,并改编了一支投降的协从军,把弥诺国改成了弥臣总督府,重建了一个弥臣行政体系。

弥臣国现在居然恢复了平稳秩序,联军其实只占据了不多的一些大城、村镇,但是如今几乎整个弥臣国都向联军投降归附了,高高兴兴的领了秦琅授予的爵位、官职,甚至那些整编的协从军士兵,还拿到了秦琅发给的安家费以及军饷,高兴的欢呼。

旧贵族和寺院是最受打击的,被抢的很惨,但他们的反抗被联军击的粉碎,就再无勇气,而秦琅组建的新行政体系任命的官吏,都是原先的一些中小贵族豪强为主,整编的协从军过去也是不受重视甚至被奴役的地位,故此总督府和协从军都积极的帮着联军镇压和监视那些昔日高高在上的王室、大贵族、寺院僧人们。

秦琅把原属于王室、大贵族、寺院僧侣们的土地没收,将之一部份分给都督府的官吏和协从军的将士,又给底层的平民分了一部份。

最后再拿出部份便宜发卖,所得钱款联军平分。

剩下的土地,秦琅正在造册,准备献给朝廷。

一众执政枢密们都沉默着。

先前觉得王玄策用兵如神,只用了几万人马就大败骠国大


状态提示:第1369章 北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