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秦珣已经被秦琅决定赶去松州,而秦俊呢如今却是当红炸子鸡,三十六岁的武安郡王、侍中,就算秦孝忠才二十岁,但是之前也袭了秦俊的魏国公爵位在头上了。
谁高谁低,当然一目了然。
只能说崔敦礼哪怕是五姓子,哪怕是宰相,哪怕秦珣是他亲外甥,哪怕两家联姻三代了,可崔敦礼最后依然还是希望跟秦琅联姻。
“崔敦礼刚才希望我今后能照顾博陵崔氏家族,照顾他们这第二房。崔修业、安业还有崔处实等儿孙,更希望我能给他们安排个好位置。”
秦孝忠秒懂。
“这就是交易了,博陵崔氏第二房,五姓名门还是宰相家,嫡曾孙女居然肯嫁给我这婢生庶子,真是受宠若惊啊。”
“崔敦礼还是比较务实的,当初他舍得拉下脸把嫡女嫁给外甥做妾,如今有又什么做不到的,更何况,你又不是什么普通的庶子。”
孝忠笑笑。
当年崔敦礼其实是想把嫡女嫁给秦琅做妾的,可秦琅看不上,所以后来便嫁给了外甥秦珣做妾,这人确实是个比较务实的。
贞观、开元两朝,不管五姓七宗也好,关陇六姓也罢,都没少受打压,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甚至陇西李氏,都有好几支被砍掉了,也是伤筋动骨。
尤其是眼下,韦萧郑王随着宫变,也正被新一轮清洗着。
博陵崔氏家大业大,遥想当年在北朝也是被狠狠干过几次,最惨的一次,崔家差点亡族,后来任前燕秘书监的崔懿生八子,分六房,后来第二房逃奔关中投奔宇文家,待到关陇集团一统天下,博陵崔氏也便以这第二房最为得势。
崔氏其它五房,到如今还有三房也还不错,其中崔氏大房的崔凤举,那是崔敦礼的同族堂弟,崔凤举娶太原王氏雍州司马王孝远女,女儿崔氏正是嫁给了京兆韦氏的韦玄贞,也就是废后韦氏的父亲。
刚刚过去的宫变,被称为开元之变,韦萧都已经被定性为谋害天子的叛逆,博陵崔氏自然也受牵连,虽说跟韦氏联姻的是大房,之前韦氏当权,鸡犬升天的也是大房,可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崔氏。
崔敦礼老了,不得不为子孙后世考虑,他得想办法不让二房受牵连,也还想为大房减轻点牵连,更想为自己的儿子孙子们谋一个好的官职。
但想要得到,就得先付出。
豪门更讲利益交换。
崔敦礼提出联姻,不过是太正常了。
“阿公愿意吗?”
“又不是我娶妻,我愿不愿意不重要,关键是你愿不愿意。”
孝忠笑了。
“这样的好事,我一庶子有什么资格拒绝,只要崔小娘子是个正常女人,我都愿意。”
毕竟五姓名门,还是嫡女,又是宰相的曾孙女,有啥理由拒绝呢。况且,秦崔都已经联姻三代了,秦崔两家在政治上结盟多年,维持秦崔两家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一个篱笆还要三个桩呢。
“好,既然你愿意,那这个事情就说定了,不能再反悔,我回头带你再去崔家拜访,把这事情说定。”
让孝忠离开后,秦琅从桌上拿起一本书。
这还是贞观中他与高士廉、许敬宗、令狐德棻等一起负责编撰的氏族志,上面刊定了大唐各大氏族的排名。
最初高士廉就是定的博陵崔氏第二房的黄门侍郎崔民干家族为第一等,他没有弄明白李世民修氏族志的初衷,所以不被批准,经过数次修改都没让李世民满意,最后还要秦琅告诉高士廉方向,最终拟定了不以过去郡望为依据,而是崇尚官爵为序,以皇族李家排第一,然后是皇后长孙氏、窦氏、独孤氏等排名,再然后是宰相家,那些寒门甚至是奴隶起家的,只要职事五品以上,都得以列入氏族志中。
而博陵崔氏这样顶级名门,反而只能屈居第三等。
秦琅此时翻出氏族志,主要还是看看博陵崔家的家族情况,博陵崔氏老牌名门,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氏族志上不仅只有一家,而是一姓里有好几家。
整个氏族志修订后是二百九十三姓,录入一千六百五十一家。
博陵崔氏就录入了六家,也就是如今的博陵崔氏六房,其中第二房到如今还是十分兴盛的。
武德朝,第二房代表人物是崔民干,武德朝就当过黄门侍郎的,不过从贞观朝起,第二房的领军人物就是崔敦礼了。
翻看氏族志,上面很详细的记录着,崔敦礼是博陵崔氏第二房的第九世,崔民干是第八世,崔民干是汲郡公崔宣猷的孙子,崔仲方是他父亲,而崔仲方是崔敦礼的祖父。
不过崔民干最高也就做到黄门侍郎,虚封博陵郡公,贞观晚年去世,也始终没能进入政事堂拜相。
崔敦礼的儿子们才能一般,平时喜欢跟秦珣一起瞎混,倒是他的两个弟弟能力还不错,一个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崔余庆,名门子弟,居然能文能武,甚至弃笔投戎,在边关立有战功。还有一个堂弟崔承福,也是擅骑射通笔法,还能诗会赋,这兄弟俩年纪也都跟秦琅差不多。
翻看了一会,秦琅也发现当初贞观年间修订的这版氏族志,上面的那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如今已经居然有一小半没了。
比如说当初列为一等的后族长孙家族,就随着长孙无忌的身败名裂而受牵连,死的死流的流。
还有许多功勋贵族或士族名门,都差不多。
才不过三十多年,历经两朝,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