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城,洛水河畔。
茶楼酒肆里一个消息正在飞速散播着,今日早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许敬宗、李义府同时金殿辞相。许敬宗以年老乞骸骨归乡,而李义府则是自称病笃难再任官辞相。
虽然天子殿上没有接受辞章。
但这不过是给宰相该有的礼仪面子。
学生们兴奋的谈论着,“想不到太师还真说话算数,之前怀英你跟我们转述太师的话时,我们还以为这不过是他借机行缓兵之机而已,没想到还真雷霆风行了。”裴炎兴奋的道。
魏元忠倒是依然带着几分怀疑,捏捏拳头,“笑面虫和李猫真会辞相?会不会是他们有意一唱一和?等拖上一两个月,会试一过,到时好多士子也都离京了,而且拖的越久,只怕越多士子会听信朝廷的说辞,到时再想聚拢起来做事就难了。”
六君子中的李敬业是英国公李绩的嫡长孙,不过因为李绩太上皇还在位时就被赶去了西京养老,李家也没有机会参与拥立新皇,所以如今新朝当权的虽是军功派,却跟英国公府没什么关系。
他道,“我也觉得有些太不可思议了些,谁不知道许敬宗和李义府那都是秦太师一手提拔起来的?现在直接让这两人辞相,他舍得自断臂膀?”
狄仁杰还是比较相信秦琅的,尤其是这段时间的接触下来,越发认为秦琅是个高风亮节的柱国元老,“太师一直在说,等朝局安稳下来便要返回吕宋了,我看太师并不想久留洛阳,更没有把持朝政的意思,否则之前,又岂会辞去那些兼任要职。”
几个年轻的士子,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李敬业的叔父李思文早年跟着秦琅南巡,还跟秦家联姻结亲,取了秦琅之女,这些年一直跟秦家关系很近,在英国公府属于一个另类,李思文如今是右羽林将军,走的就是秦家这边的关系。
虽说如今的南北衙二十四卫军的大将军、将军,已经完全演变成了将领们的军衔,跟武散官类似,并没有了实际的职权,平时这些官职也不能统兵,出去打仗等也一般是以某某道总管领兵,或是以某某都督领兵镇守边疆。
京师中少数几个能领兵的大将,一般也都是以检校屯营兵马,或是其它之类的差遣名领兵的,跟这些大将军将军的军职无关了。
可毕竟是从三品的武职。
代表着紫袍亲贵,更别说成了诸卫将军后,以后按班迁转,也有了出外任都督或是拜行军总管领兵出征的资格。
你要是连诸卫将军都不是,又哪有资格出镇边疆或是领兵征伐呢。
李敬业一直觉得叔父李思文骑射本事或是兵法战策本事一般,但跟着秦琅升迁就是快,更别说他这些年另立门户,都已经积攒了数十万贯的家业,甚至在吕宋都有很多土地庄园,还一起在南海上跑贸易。
正因为叔父的关系,李敬业反而觉得秦琅不是那种淡泊名利的人,否则在南海里折腾干嘛?
他认定秦琅有更大的野心,只是一直在静静的布局,等候时机而已。
“如今秦太师完全执掌朝政,他今天可以让许敬宗李义府辞相,明天便又能让他们复相,再说了,就算暂时让两人辞相,可秦太师再补两个自己人入政事堂不还一样,甚至许李就算不在政事堂,可只要还为秦太师出谋划策,那不一样还操控影响朝政?”
魏元忠问,“有消息谁会进政事堂拜相呢?”
“暂时还没消息,但肯定是秦太师的人,比如刘祥道、许圉师、郝处俊,再比如戴胄儿子戴至德,马周儿子马载,来济兄弟来恒,又诸如秦琅儿子秦俊,贾润甫之子贾仁恭等,这些人如今也都是尚书或侍郎了,进不进政事堂不也是秦琅一句话的事?”
“就是,都是秦太师说了算,甚至让程知节、牛进达、刘兰成、梁建方、秦国忠、李社尔这些人入政事堂拜相,也是极可能的。”
说到这,本来还挺高兴的众人,又不由的沉默下来。
如今朝堂上确实秦琅一人说了算,比开元初元舅首辅长孙无忌还要煊赫,虽然秦琅并没有表现出一言堂的霸道,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这龙朔朝的政事堂、枢密院、翰林院、御史台、转运司这几大衙门,都全面调整过,而且都是按秦太师的意思调整的。
这样的情况下,秦太师的话确实比天子的都管用的多。
甚至皇帝还特旨,军国大事秦太师可以召东西两府以及院台等长官议事,说白了就是能够以天子名义举行御前会议,一般就是在早朝后,皇帝给相公们赐廊食于朝殿偏厢,然后一边吃早餐,秦琅一边跟这几大府院台司的长官们沟通议事。
这权力已经大的恐怖惊人,代天子柄国决策。
名义上是承旨行走,承上启下。
可实际上,军国大策文武大政,皆出自秦琅。
这种情况下,要相信秦琅毫无窃权之意,确实难以让人信服,反正这些年轻的士子们,自己就不敢说如果他们在秦琅这位置,会这般忠心。
“那怎么办?”裴炎皱眉。
“先等等,这不是才一辞吗?总还得有二辞三辞,皇帝才会最终接受。等真辞了,我们才能相信,而且还得看是谁接任这相位,而许李又是否会离京。”
狄仁杰也是赞成魏元忠的话,“我们确实不能急躁,得先看再说,切不可早下定论。”
······
安静的午后。
秦琅提前离开了政事堂,坐着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