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贞观俗人>第294章 万石秦家

夏天的雨来的快,刚还是艳阳高照,忽然就乌云密布。

大中午的,天昏地暗,阵阵雷鸣电闪过后,便是狂风暴雨。

屋檐上迅速聚起连珠线般的屋檐水,秦琅和太子有些悠闲的坐在檐下,雨一来,闷热尽去,阵阵凉爽。

好几个庄丁从密雨之中跑回来,浑身上下淋的湿透。

“好在咱家动作快,麦子都收回来了,麦草也都起垛了。”庄头老王笑呵呵的道。“这雨一下,正好就可以翻耕土地,可以把豆子种下去了。”

“这雨来的快,也不知道有没有百姓晒场上的麦子被雨淋了。”秦琅问。

“大家都关注着天老爷呢,有点点变天,都赶紧收麦。”

被雨淋的也肯定会有些,但不会多,毕竟现在已经是收麦后期了,多数人家都已经把麦子收回来了,剩下些劳力少动作慢点的也不多了。

“老王啊,你过两天去附近看看,若是有百姓家麦子雨淋了的,出现发霉发芽的,咱们收了回来做饲料,价格上不要亏待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下。”

老王点头,“若仅是一场阵雨不怕,出太阳了再晒晒就好了,就怕接天雨,到时就会捂坏发霉长芽。”

秦家的麦子都入仓了,老王心情倒是不错的。

他拿起一个账本,却是要来给家主汇报下今年的收获。

“咱家在三原县共有田地五千三百亩地,今年夏季麦地三千亩,粟谷种了一千亩,稻田一千三百亩········”

“今年新税法,咱家交纳地税粮一百零六石,义仓粮五十三石,另外咱乡里今年新建社仓,咱们秦家按规矩纳五十三石,另外三郎你又带头捐献了三百石麦子,这几项加起来,就是五百一十二石麦!”

秦家三原这五千多亩地,麦子最后入仓的有六千余石,现在再减去这五百来石,依然还剩下六千石出头。

而粟谷也收了千余石,稻子还没收,预计能收四千石左右。

算下来,今年三原县的这五千来亩地,与佃户分成后,再纳完税,都还能剩下万石粮。

这个数字是极为惊人的,老王先前都还以为算错了呢。

“咱家今年地肥足水饱,收成超了往年五成。”老王说这话时不免有几分眉飞色舞的感觉,伺弄了一辈子庄稼的庄头,地里多收三五斗都不知道要高兴成啥样了,何况是普遍涨收五成左右呢。

秦琅把账本拿给承乾看,让他仔细看看这些地的详细亩产、佃租、地税、义仓粮、社仓粮等等。

另外秦家这些地,有多少庄园奴隶自种,多少是佃户租种,庄上养了多少牛马,有多少户佃户。

甚至秦家三原庄子有多少座碾磨房,其中驴骡拉碾磨的有几座,利用水渠的水碾磨房几座,半年来为自家碾磨了多少粮食,又为百姓碾磨了多少,收了多少的加工费用等等。

承乾这段时间跟着秦琅身边,表格、记账、算盘等倒也都学的不错,“交经你个任务,你把这上面的这些,全都归纳一下,做一个表格出来,要简洁明了,所有数字再做成一个图表,再与去年这些田地的产出等也做到图表上,对比一下·······”

承乾瞧了瞧那么多项数字,不由的有些头疼。

“先生,我可不可以找人帮忙?”

“自己做。”

“只有亲自动手,才会印象深刻,秦家三原庄园和租地的这些数据,也是天下各地地主庄园和佃户们的一个缩影,你若有空,也还可以找附近几个村子,调查记录下他们的自耕田地的收益和生产方式,做下对比,这样便能更加心中有数,知晓农耕的情况了。”

承乾叫苦,“可这些也太多了。”

“我也没要求你马上弄出来,慢慢来,仔细些。”

承乾认命了。

他瞧了瞧那厚厚的账本,“先生家庄子今年收益不错。”

“这是规模化的效应,集约化生产的优势之处,再一个,你也不要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这里可是白渠边上,离郑渠也不远,另外还有清水河、漆水河等数条河流,这是关中最肥沃的田地之一,拥有最先进发达的水利条件,所以这里的田地亩产本就是关中平原之冠,而关中平原的亩产又远超其它地方,堪称大唐天下产量最高的田地,因此这上面的收获数字,其实并不是整个大唐的平均亩产的。”

“还有肥料!”承乾倒是会举一反三。

“先生在三原拥有许多个养殖场,鸡鸭猪羊的粪肥,对丰收增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普通百姓难以有这么充足的肥料,产量也就无法达到这么高,这从先生家自己经营的庄园,产量比佃户家的高就可证实。”

秦琅满意的点头。

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暴雨只下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停歇了,乌云散去,阳光再次洒落。天空如洗过一样明净,地上则到处都是积起的雨水,鸡鸭又都跑出来了,在地上寻找追逐着虫子。

蝉也再次鸣叫起来。

秦家不是普通的种地,而是多元化经营的庄园经济。秦家的拥有许多牛马等大牲畜,铁农具也更多,这保证了深耕,也提高了产量。更不用说,水车等工具又保证了灌溉需求。

而养殖场的粪尿和圈草,通过几座肥料厂的加工之后,使的这些粪草转化成为了更益于运输和更益于庄稼吸收的肥料,增加了地利。

此外,秦家还有自家的碾磨房,既为自家碾磨粮食,也给附近百姓提供服务,在


状态提示:第294章 万石秦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