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贞观俗人>第754章 铁牛

金殿早朝。

太子承乾陈奏,请复卫国公秦琅之相。

坐在御榻上的李世民,望着年轻的太子,心中五味杂陈,太子于金殿之上,当着百官之面,要求复秦琅之相,这让李世民无法回避。

“朕今日正要说此事,太子倒与朕心意相通了。经御史台等三司联合调查,秦琅弹劾案已经查明,所弹劾罪名查无实状。”

“朕颁诏敕,复秦琅之相,进开府仪同三司,仍检校司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官员注意到,皇帝是把太子詹事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起念的,这跟戴胄先前所授的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有些类似。

这意味着秦琅是以太子詹事这个职事拜相。

吏部尚书现在是侯君集,兵部尚书是尉迟恭,都不可能再让秦琅担任,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倒也合理。

一众大臣们跪坐在殿中,都不由的感叹,这位秦三郎还真是了得,这已经是四拜宰相了,跟萧仆射都有的一拼了。

皇帝又继续开口。

“拜秦琅为观风俗使,巡省天下州县,观风俗之得失,察刑政之苛弊。”

这个观风俗使的差事一出,倒是让大家十分惊讶,这是个什么官?以前没有过,但听的出来是个临时使职,跟以往的抚慰大使、黜陟大使等倒是挺像的,有点类似一个强加版的巡察御史。

比观察使拥有更大的权力,可承制拜封,对各方面的事务都有处置之权。

早朝结束,秦琅被一道诏令召入宫中。

正在研究朝廷新颁布氏族志的秦琅接诏,赶到宫中。

“朕已经授周绍范为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广州刺史了,由他前去接替党仁弘。不过党仁弘不是个例,他是开国元勋,打仗勇猛,办事干练,太上皇和朕都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可没有想到,在广州这样的重任上,却贪污百万,完全辜负了朕。朕也知道东南吏治薄弱,天高皇帝远,党仁弘这样的人人肯定有很多,所以打算让你走一趟!”

“陛下,快过年了啊。”秦琅道。

这都腊月了,家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呢,各地的朝集使们从十月开始就开始陆续进京了,这个时候让他出京,这不玩吗。

“你可以年后出京,重点巡查江南,先沿黄河到东莱半岛,再沿海而下,顺便考察诸港,检查市舶司,水师设置之事,也都交给你来主持。”

皇帝对秦琅倒还挺信任的,给了这么多权利。

“陛下准备建多少水师,可拔多少钱款?兵从何来,战船、军械从何而来?”

“这些朕都交给你来筹备,该建多少水师,从哪募兵,从哪置船等等,你来负责。”李世民大手一挥,“朕还是相信你的能力的,朕知道你太平港造船厂现在一年起码能造六十条船,你一句话就能从太平港运八百石胡椒到长安城,水师对你来说应当只是小事一桩。”

八百石胡椒这是重点。

秦琅瞧了瞧李世民,皇帝那目光里带着丝一切尽在我掌握的意思,不过秦琅也没怕。有什么可怕的,八百石胡椒的事情确实有,而且这是秦琅跟房玄龄的一个交易。

但是,这桩交易不是赤果果的行贿送礼,是通过正常的商业手段进行的商业交易,出面的是四海商号和太行商号之间的对接,八百石胡椒三十万贯钱,也在正常的价格范围内,并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地方。

而四海商号的那八百石胡椒,从太平港北上,也是经过了正常的海关纳税的,货物清白,交易正常,皇帝就算清楚这里面的利益关系,也没法指责什么。

再说了,这桩交易的背后,是海贸新规的出台,李世民也是从中受益者。

“陛下,待新市舶法推行后,臣预估明年一年能够入港的胡椒能达到万石,如果按新市舶法,对胡椒抽解二成为税,朝廷仅此一项就能抽得两千石。若再发香料引,以其十税二,又可得两千石,则朝廷起码获利一百五十万贯,就算胡椒数量增加,导致价格可能下跌,但至少也能有一百二十万贯的收益,这还仅仅是胡椒的抽解和香引收益,陛下的内库还能博买一成出售,一千石赚几十万贯是至少的······”

李世民愣住。

“你怎么能算到明年起码一万石胡椒到港?”

“陛下,胡椒这玩意虽我国不产,但在南海有不少地方产,本也不是什么特别稀有的东西,如今在我大唐卖的这么贵,胡商自然会拼命的贩运过来。这些数字,都是诸港与胡商们交易时的一些数字预测,我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放开点预计,三百万斤都不是没可能。”

李世民咋舌。

“这也太多了点吧,这得拿多少钱帛来换?”

“臣建议市舶法中增加一条规定,对于胡商船舶来贸易,应当以物易物,如以丝绸、瓷器、白糖、纸张、茶叶等换胡商的货物,不能直接以金银铜钱等交易,尤其是对香料这样的贵重货物,更应当禁私下交易。”

说白了,就是要由朝廷垄断控制,以货易货,能防止钱币外流,还能控制输出商货,对大唐是有利的,也能加强对外贸易。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朝廷掌控。

“胡椒不是产在天竺吗?”李世民问。

“胡椒从西汉时就开始传入,最早是随着开辟的丝绸之路进来的,都说是产自天竺,但实际上,天竺并不产胡椒,而是从天竺的东方所贩运过来的。”

胡椒的主产地在缅甸、


状态提示:第754章 铁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