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绍宋>第七十二章 发兵

岳飞派出诸将扫荡宁夏平原,既是要寻找到李乾顺父子,也是要迅速建立防御体系,以应对可能的军事反扑。

找到李乾顺父子的意义毋庸多言,但针对西夏外围军事力量的反扑做出防御也是必须的……因为此时此刻,除了银川平原本土的军事力量算是被大规模打击了一次以外,西夏人的其余军事力量并未有明确受损的消息。

这其中,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当然在黄河对岸的横山方向。

横山北面本是李元昊起家的五州,是西夏四块核心统治区域之一(前套兴灵之地、后套阴山之下、横山五州、河西六州),本身就有很多党项部族在那里,而且因为位处前线,常年驻军数万,再加上此时嵬名察哥带了三四万西夏主力到了彼处,那里几乎可以说是猬集了西夏绝大部分有生军事力量。

其次,乃是河西方向去抵抗耶律大石的两万援军。

最后,则是在阴山山口顶住蒙兀人袭扰的黑山威福军司本土力量,那里有着西夏另一处核心统治区域,也就是战略意义极大的后套平原。

这不算杞人忧天,须知道,从烽火在峡口燃起的那一日算起,到破城第二日为止,已经过去了五日。

料敌从宽嘛。

假设嵬名察哥是自己从烽烟传递上得到的示警,而非是李乾顺得到讯息再传旨的话,而且还恰好事先设置了应急反应体系,那其部先锋很可能已经从横山战线最西面的盐州动身了三日。盐州距离黄河三百里,中间还有沙漠,三日三百,此时也大概能抵达河对岸的重镇灵州了。

相对而言,倒是西去河西的两万大军不必太过忧虑,因为那两万部队是十来日前从峡口经过向西的,且不说烽火点燃时他们在何处,能不能窥见?就算窥见了,而且不去考虑耶律大石,王德此时领六千御营步卒在身后占住了峡口那个要害,也足以应对。

当然了,以上的计量都是料敌从宽,而且是最宽。

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烽火那晚燃起后,嵬名察哥不大可能隔着一个几百里的沙漠自己窥见这边军情,而且这么大规模军队的调度,还是要李乾顺传旨才可以……否则,谁知道是勤王还是兵变?

而且再说了,西夏与宋军在横山一线全面对峙,双方加一起约莫十万之众,战线绵延五个州,持续了近两月,就算是察哥想不顾一切来援护,光是调兵又要几日?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往后两日,兴庆府周边四州被迅速扫荡了三州,峡口王德也与主力部队打通道路,即便是顺州不知为何一时抵抗坚决,但到此为止,黄河西岸的兴庆府防御体系也基本上算是重建了。而与此同时,黄河对岸却依然不见察哥大军折返,峡口方向的西夏西进军队也没有踪影。

这个时候,曲端甚至提出,不妨分一支兵向对岸灵州而去,以作试探。

当然,岳飞没有同意,原因很简单……一则李乾顺去向不明,二则耶律大石的动向却反而已经有了一点蛛丝马迹。

这个时候分兵过河未免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消息是从李世辅那边传来的。

且不说之前黄河畔那一战,以及宋军占领兴庆府的事实,着实震动了不少当地党项部族,只说李世辅带着六千骑沿着贺兰山扫荡,大兵压境之下,你便是大白高国的忠臣那也得暂时栖身于宋贼的……曲线救国懂不懂?想那李世辅又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难道带着六千骑遇到抵抗的部族还要绕着走?

而正是这些贺兰山下的党项部族在往兴庆府拜谒岳飞的过程中,对契丹人的动静有所告知。

原来,早在岳飞进军兴庆府的时候,就有小部族,或者干脆说小股马匪之流经贺兰山后方带来了一些河西地区的零散消息,当时便有人说,出去支援的一万多西夏援军与契丹人在西凉府(凉州)偏东的位置迎面撞上,猝不及防之下,与契丹人于一个唤做济桑的小镇上爆发了大规模遭遇战。

结果就是一战而溃,诸军皆降。

这个消息,一开始是没人信的,因为这样的话,意味着契丹人进军速度极快。

当然了,彼时宋军已经越过峡口,信不信也没人在意……而现在随着相关消息越来越多,日期、地点、军队规模都基本一致,却是**不离十了。

换言之,虽然不清楚西夏人的那两万兵是与契丹人两败俱伤,还是白白便宜了契丹人,但毫无疑问的是,河西之地此时已经尽属契丹,而且不日之内,耶律大石便可能出现在贺兰山下。

这是一个必须要十二分精神对待的‘盟友’……相较于河对岸的灵州,防止契丹人铤而走险才是当务之急。

实际上,讯息一到,岳飞便对攻打顺州不顺的刘錡发出了催促。

而又过了一日,便是李乾顺也终于有了消息,却还是李世辅获取的……具体来说,是李世辅在夺取摊粮城后获得的。

所谓摊粮城,是李乾顺爷爷西夏毅宗在位期间修建的山中城堡,位于兴庆府西北面贺兰山深处的一个谷地,专门用来在后方储存粮食用的,属于西夏国内重大战略要地。胡闳休临时代理兴庆府周边行政,点验相关文书、闻讯降臣,查到此处后,便即刻通过岳飞本部飞马告知李世辅,而后者也是匆匆扔下许多部落不管,直接疾驰往彼处,以作控制。

摊粮城空虚和混乱到有些匪夷所思的地步,以至于李世辅及其率领的先头两千轻骑轻易便控制了


状态提示:第七十二章 发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