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晚成

熊岭,高丽军在这里修筑了一个营垒,但现在这个营垒被小早川秀包踩在脚下了,三千高丽守军,战死了几百人,当主将郑湛被倭军铁炮击中身亡后,高丽军就垮了,前后还不到一个时辰。

这次本来小早川隆景还是要让立花宗茂来当先锋的,但小早川秀包却积极请战,于是小早川隆景就让他的儿子打了一回先锋,小早川秀包的本队有一千五百人,小早川隆景便从自己的本队中给他增调了五百人,凑齐两千,让秀包先去攻打熊岭。

锦山到全州要越过熊岭,高丽军在隘口处筑起了营垒,由郑湛率领三千人马驻守,而这些官兵的士气并不怎么高,他们先是败于龙仁,而后又在锦山被打了回来,面对凶悍的倭军,他们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郑湛按照老规矩,把军中积攒的银钱抬上垒墙,开出二十两一具首级的悬赏,并带着自己的亲卫队督战,胆敢退却和迟疑者,立斩不饶。

上午时,小早川秀包率军就来到熊垒下,他观察到营垒的墙壁并不怎么高,只是借坡势居高临下,便下令砍伐树木制造梯子和挡板,午后便开始发起攻击。倭军以铁炮手为掩护,顶着挡板朝上向营垒步步逼近,郑湛指挥兵士发铳放箭,推下滚木擂石,却都被倭军的挡板挡住了,于是高丽兵士们慌了起来,郑湛拔出刀来大喝喊叫,督促兵士奋战。

不久倭军就推进到垒墙下,几十架梯子搭了起来,郑湛这时才后悔起来,为什么不把垒墙再修高点,为什么不在垒墙下挖掘壕沟、布置鹿砦。

但倭军并没有留多少时间给他后悔,随后就开始爬墙,高丽兵士却在倭军的铁炮射击下伤亡惨重,不敢露出身体来反击,结果倭军很快就登上了垒墙,双方立即展开惨烈的白刃战。高丽士兵没有了垒墙的依仗,再加上本来格斗就不如倭兵,于是更加恐慌,被倭兵杀得节节后退,垒墙上多处出现了突破口。

郑湛见情势危急,亲自带领亲卫队和预备队反击,总算把倭寇的第一波攻击打了下去,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自己就被倭军盯上了,他那身大将的盔甲和高高的避雷针头盔在墙上实在过于显眼了,立即就成为了弹丸和箭矢的吸铁石,十几杆铁炮和十来把弓跟着朝他所在的方位发射,在他的亲卫用身体遮挡他之前,一发铁炮的弹丸打中了他的头盔,薄薄的铁皮经受不住弹丸的动能,自然他那更薄的颅骨也不能,鲜血顿时像喷泉一样从头盔里面涌出。

当他倒下后,亲卫们赶紧抬着他退下垒墙,这下旁边的高丽士兵也跟着跑了,于是恐慌和溃逃就像瘟疫一样不可避免的迅速蔓延开来,结果倭军从发起攻击,到彻底占领营垒,还不到一个时辰。

郑湛的亲卫带着他的尸体跑了,剩下的高丽兵也跑了,但小早川秀包也懒得追,而是下令在营垒中造饭,让兵士们休整,准备明天再出发去攻打下一个要隘,梨峙。手下劝他乘胜追击,一举再拿下梨峙,免得高丽援军赶到,就不好攻打了,但他却认为,就这些高丽兵,再多的人又如何,还不是一战即溃,不如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夜,等明天睡足吃饱,精力恢复了,再一举拿下梨峙。但小早川秀包却不知道,他这一耽误就错失了最佳的战机,他会等来一个他无法击败的对手,这场战争中唯一能够与李舜臣媲肩的高丽将领,权栗。

此时的权栗,还不是后来让倭军感到头痛的高丽都元帅,只是全罗道李洸麾下,正三品的光州牧使。权栗,字彦慎,与家道中落的李舜臣不同,权栗家族是妥妥的豪门世家,他的老子权辙做过内阁首相右议政(当时还没有设领议政),而且权栗的女婿李恒福也做到了领议政,在后来顶替了脾气暴躁的柳成龙,成为了高丽的领议政直到战争结束,资格的战时首相,这个李恒福不“东”不“西”,不加入任何党派,以孤臣之身深得国君李昖和后来光海君的信任。朝中有大树,权栗自然也水涨船高,再加上自己也能立功,后来便当了全罗道巡察使,最后更是成为了都元帅,高丽的陆军总司令。

不过与李舜臣相比,他的功绩就不那么耀眼了,毕竟倭军的陆军不是倭国水军那样的速成班,同样高丽的陆军也不是强悍的高丽水军。在战争前期,权栗参与的战事规模一般都不大,他还能力扛倭军,但到战争后期,当战事规模扩大之后,他就基本没有取得像样的胜利了,反而屡遭败绩,当然这和他的指挥才能关系不大,而是高丽军和倭军的战斗力差距实在太大。当战争规模上了一定级别之后,比拼的是国家和军队的整体实力,并不是比拼一两个将领的指挥能力了,反而是小规模战争才更容易被将领的个人才能所左右。

权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型,到他快退休时赶上大战爆发,从而绽放出光芒,否则的话,历史书上一个字都不会提到他,没有战争,他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豪门二代。年轻时,权栗与李舜臣一样,走马遛狗,一派二代公子模样,读书自然不行,自己把科举之路弄断,他家里只得也把他弄去考武举。不过还是和李舜臣一样,他的武举之路同样不顺当,李舜臣学了十年的武,好歹在三十二岁时中了武举,权栗比李舜臣还恼火,到四十四岁才过了武举。李舜臣家里没人做官,于是被发配去了咸镜道打女真蛮子,权栗哪里也没去,过了武举之后就呆在家里抱老婆娃儿继续当二代,反正他家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