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诸国志>第118章 三路合围

却说茂荣思得一计,便来见崇瑀。

崇瑀此时才回到自己的大帐之中,尚且还没有来得及坐下,便有军卒来报,言茂荣长老觐见来了。崇瑀闻言,暗思道:“刚刚不是还见过的吗?如何却又来了?”

心中疑惑之间,遂唤军卒将茂荣请来。少时茂荣入进,先以礼参拜崇瑀。崇瑀挥了挥手,问道:“适才刚刚见过,不知大长老今来所为何事?”

茂荣道:“正为首领前番所托,臣已思得良计,故而特来与首领商议。”

崇瑀闻言,眼睛瞬间一亮。急忙站起身,亲自赐座给茂荣,随即问道:“不想大长老只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思得了良计。既如此您且说说看,我们维今当以何计破敌?”

茂荣道:“如今形势,敌寡我众。敌军所以坚守,是畏惧我军势大不敢与战。我军虽众,粮草消耗也成为短处。虽以觑庸作为补给线关键所在更能以此自足,但久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崇瑀点头,言道:“局势清晰,正是于此。”

茂荣又道:“敌军此番所依仗者,不过荒丘防垒而已。防垒虽然各守险要且固不可摧,然而能够抵挡的地域毕竟有限。我军从觑庸进兵而来,而这处防垒正是防御南面的敌军的所在。究其形成,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之前我部与大夏先王矶子之战。那时大夏的建筑能力极为有限,故而防垒不似今日之固若金汤。现下时过境迁,大夏以此立国。原本简陋的防垒,也从曾经变化为绵延百余里的城关似结构。我军若以正面强攻,必然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以我之意,此地既然不宜攻取,我军何不分兵而取他处?荒丘东面是下卞,西面自有庐郜为应。此两地虽与荒丘相连,却并不在防垒涉猎范围之内。如今我军兵多,以此分兵尽取两地。两地若得,便可对荒丘大夏王都形成包夹之势。届时闻寿若放弃防垒,我军便可轻松而得。如彼继续固守防垒,我军便可以庐郜、下卞两地为跳板。从东、西两地直取大夏王都,大夏王都若下,闻寿驻守防垒又有何用?届时我军三面合围,岂有不尽歼敌军之理?”

崇瑀闻言大悟,点头赞许道:“长老之策,真乃妙计也。既如此,我当立即分兵暗度两地。以此为策应,令闻寿首尾不能相顾。”

闻听崇瑀所言,茂荣摇头,言道:“首领分兵则可,只是此番无需暗度。非但不能暗度,还要大张旗鼓的分兵进军方为上策。”

崇瑀大惊,言道:“似若如此,敌军岂不知晓了我军的用意了吗?但是这样,我军何以奇兵取胜?”

茂荣笑道:“首领只怕此番兴兵令敌军不知,而我却生怕敌军不知,故而做此设计。”

崇瑀不解,询问其详。

茂荣笑道:“还是那句话,如今情势,敌寡我众。我今大张旗鼓分兵两地,敌若不知,我军取得两地艰难。敌军若知,必然分兵救援。似若如此,防垒之兵必然大幅度减低。届时我军尽取两地之兵可以虚攻为上,实则令我驻守之兵就此夺取防垒。纵有百利,而无一弊;敌不分兵救援,我军两地之兵便可安枕而动。从之前的虚打变为实攻,此为避实就虚之道。即令敌人慌乱应接不暇,亦可令他首尾不能相顾。首领以为此计,是否可行吗?”

崇瑀大笑,言道:“似如此,闻寿可谓陷入进退两难之地。纵然不去救援,恐怕也不能悉心防御了。此计堪称万全,岂有不可行之理?”

茂荣道:“大计虽定,首领仍旧还需定下两处统兵之人。”

崇瑀点头,问道:“对于此次安排,不知大长老心中可有什么人选以及想法吗?”

茂荣道:“我军此来,觑庸、宜宾、南夷三地皆不战而克。今得降将数十,军马数万。此众人已然反叛了大夏,正当借此以试忠心。以臣愚见,此番两路分兵可用他们。其中一路,首领可让那新投降我军的袁懿往去。为保万全,可设监军督战,以防其心有变。”

崇瑀点头,言道:“此言极是。两路分兵,一路如此,却不知另一路谁人可为主将?”

茂荣道:“我军攻取宜宾之时,曾得燕山贼寇首领彭浪相应。彭浪乃仲夷‘三虎’之一部将彭荡的孪生兄弟,曾经也在宜宾之地独霸一方。奈何畏惧章滁之威,故而暴行这才不得不有所收敛。此人虽然勇武异常,但却为人残暴、善杀戮。因不愿受到束缚,故而不曾投到大夏国中为将。更兼大夏多番对他用武,彭浪与大夏彼此皆有切齿之恨。此番来投我军,一者是为惨死在闻寿手下的兄长彭荡报仇、进而席卷大夏。其二不过是为了日后我们得势,他能得到宜宾这块土地而已。先前首领为了大事故而许诺与他,他也因此跟随我军共同来攻大夏。虽是如此,但此人毕竟久为山寇、贼性难除。期间不听调度,更沿途骚扰百姓、大损我部落威信。今若让他久居我大军之内,恐怕早晚会惹出事端来。既如此,还不如将另外一路交给他。只要首领予以许诺,那便是他功成之后,所得土地城邑皆归他所拥有。我料此人见利而忘命,此番进军必然倾尽所有。似若如此,我军祸根减除不说,亦可令此祸水泛滥到大夏国中,岂不一举两得吗?”

崇瑀称其妙,就此唤来袁懿、彭浪两人予以吩咐交代。

以此商定,使袁懿西去,引兵攻庐郜;彭浪率领自家本部贼寇,东进而取下卞。两军各引一万余众,分列东西而行。为保万全,崇瑀更使令人为监军


状态提示:第118章 三路合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