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诸国志>第144章 本愿寺变

却邹融对蒋冲单独统兵有所异议,得到了闻寿的认同。

闻寿以此询问,邹融回应道:“王上曾在我国中之时,就曾提出过‘古人治古’的政治战略方针。因为此方针,我国内至此四海升平。既有前言,大王此番何不仿效之。只令蒋冲统帅大夏军马,另外古族一只军马另有安排别将统御。二人彼此互利、各安其道,岂不万全。”

闻寿道:“话虽如此,只恐蒋冲不能心服。”

邹融笑道:“处事得当,自有心服之道。更兼大王一年以来对他疏远,而蒋冲也安于自保。大王既有将领,为将者便当效命,试问如何心有不服?”

闻寿点头,又问道:“以先生所见,谁人可统御古族之兵?”

邹融道:“但以微臣之见,此人非茂都将军不可。一者,此人乃古族原住将门之后。他若统兵,古人莫敢不从。二者,前番成就大功,正当予以重用。”

闻寿应允,从其言。

邹融又道:“此事大王心中有数便可,但无需对蒋将军明。蒋将军若问,大王便可留下古族人马守卫国中即可。”

闻寿不解,问道:“这是何故?”

邹融回应道:“一年以来,大王对蒋冲素来疏远。他是大王原本的亲信之将,一心只为国郑以微臣之见,大王即便疏远亦当把控尺度、不可过甚。如今纵然分兵,如果让蒋冲将军得知,必然心中间隙更深,此于我国中诸将团结无益。更兼大王欲在国中二次征用古人为兵,我国原住人马多有怨言。大王以此告知,可安诸将之心。待诸将尽去,再行募兵诸事不迟。臣料其得胜而归虽不免仍有异议存在,但也已经于事无补。”

闻寿领悟,点头赞许道:“先生高见,真可谓万全考虑。”

于是就此从其计,邹融暗喜。

却兴兵当日,国中果然和以往一样安排了例行般的祭大典。闻寿亲自统帅国中百官,由此进驻城外本愿寺中进香诰命苍以求得胜。援助大军驻扎在外,由此守护不前。蒋冲与诸将谋定,举火为号。待到闻寿离去,伏兵便出。就此在不惊动闻寿的前提下,暗中将邹融拿获。

祭奠方自进行一半,忽的本愿寺后院起火。浓烟滚滚之间,外面厮杀一片。

闻寿不解事出何故,正待询问,蒋冲部将李季带甲两百余人就此各持刀枪涌入本愿寺内。全军由此高呼,奉蒋将军将领擒杀逆臣。待到大雄宝殿之内,闻寿与百官无不尽在。

百官惊怵,闻寿不禁大怒,喝道:“尔此来,莫非有意谋反吗?”

李季愣在当场,不知所云。回首去看蒋冲,蒋冲也不知作何解释。闻寿一声大喝,李季畏惧跪倒在地。一时间心中忐忑,不觉回应道:“之前好举火为号,只为捉拿邹融而已。”

一语出口,本愿寺外又传来人喊马嘶之声。一时间兽鸣惊动地,似有地裂山崩之势。闻寿更加不解,询问蒋冲,蒋冲亦不能答。不过多时,茂都亲自入进。一身血污,但见闻寿,立即跪倒在地。言道:“臣见本愿寺内部方向火起,疑有变故。故而紧急调兵,特此前来救应。不想正逢外面守军哗变,故而未等奏报便先行动手。如今哗变已止,特此来向大王请罪。”

闻听所言,在场百官无不面面相觑,不知怎番动静具体为何。

闻寿眉头深锁,不发一言。沉默片刻,就此踱步疾奔出了大殿,以此遥相眺望,但见本愿寺外硝烟弥漫。原本守卫在寺院山门外的大夏原住民数千之军,如今已经被古族军马完全取代。一时间风声鹤唳,尸横遍野。

闻寿切齿,将一双拳头握得“咯咯”作响。偷眼看了一眼身在自己身边的邹融,邹融则故作仪态静默不语。此时的茂都和群臣都还在大殿之中跪着,而蒋冲却已经一脸土色。李季见状,心中更为惊恐。急忙拉住蒋冲的衣袖,蒋冲只是阴沉不言。

少时闻寿回归,以此传令,立即将李季与蒋冲以谋反罪逮捕。

蒋冲不发一言,面对按住自己的军士丝毫不予反抗。军士五花大绑,直接将他就地擒拿。与蒋冲不同,李季大喊冤枉,高声辩解。声称自己只是为了擒拿邹融,并没有谋反不臣之心。

闻寿大怒,喝道:“证据确凿,还要抵赖不成?但有冤屈,只与司法道明。”

言毕传命邹融,就此拜为此案司法主审。以此彻查,不可徇私。军士就此将二人押下,邹融亦叩首拜谢领命。国中群臣见事平息,这才逐渐恢复安定。闻寿悻悻而去,就此归于都城之中,因此不出。

国中遭此变故,可谓军力大损。

闻寿细思,自知此番援军无望。故而先写书信,随后便令使者将书信送到大夏国度之中子储面前。信中写明原因之余,也由此向子储请罪。放下使者送出书信不,单道大夏古国中事。

蒋冲既被擒获,本愿寺之变既平息。邹融便授闻寿嘱托,以矗任此案主审之职。未曾提审,邹融便先按照茂荣的告发逮捕了和蒋冲一并谋事的另外几人。其中蒋冲与李季被就地擒拿,其余四人除了陈基外逃遁走之外,其余三人都被邹融拿获。

茂都觉得其中有所不妥,特地来见邹融,告道:“未曾审讯,便先拿下了从犯。只怕闻寿以此见疑,此对我等不利。”

邹融笑道:“将军真觑闻寿了,你以为事发如此,他还蒙在鼓中吗?蒋冲诸将全都是大夏旧臣,素来对闻寿忠心耿耿。闻寿纵然冷落了他们,但却从未怀疑过他们会


状态提示:第144章 本愿寺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