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启复汉>第十四章 避难族人回归
的财物。”

“现在给你们两条路选。”

“一是允许你们空手走出这刘家堡大门,各回各家,后事不论。”

“二是允许你们加入刘家堡,刘家堡自然会管你们死活,不会让你们挨饿。不过如果加入刘家堡,就要听从堡里的安排。堡里保你们不会被饿死,还可以通过自己辛勤劳作换取酬温饱致富。”

刘启暂时不会给这些新入堡的人参议权力,他们只需要服从安排,做工养活自己就好。

听刘启说完,下面的人也互相议论起来。强抢肯定行不通,这刘家堡能杀的了一百个女真鞑子,那杀他们肯定也易如反掌,没看见那些年青人脚底下躺着的,都是之前闹腾厉害被打趴下的,几个打一个,连人家皮都没擦破。

过了一会,有人做出了选择,估计之前家里有藏了粮食,一家人互相搀扶着,朝北门走去,应该是选择了回家。

陆陆续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回家。最后剩下的大多是一些稍大一些的孩子和十几户年轻一些的人家,男少女多,数了数,总共有六十七人。想来要不是家里人都遇难了,无家可归;就是是家里真没有粮食了,回去也是死路一条。

至于现场没有老人小孩,那是因为:老人小孩都没有机会参与到之前的攻堡之战,这很残酷,但也是事实,凡是乱世,老人小孩都是先被淘汰的。

又等了一会,见再没有人走,刘启对着刘信刚说道:“你先带着他们将这些还躺着的人救醒,赶出刘家堡,然后带他们去吃点东西,吃完东西让他们跟着一起干活。以后他们就归你管,由你带着,自己规整清楚。”

“好。”刘信刚应声道。

等安排完后。刘启走下戏台,找到刘礼振问道:“爷,有没有安排人去长清县方向盯梢?”

“还没有,我之前有想安排,但是你带来的年青人不听我的。”刘礼振回道。

“呃……”这个意外的回答倒是让刘启很尴尬。想来这应该是“势力”属性的影响。刘礼振目前还不属于刘启的“势力”,所以没法指挥“势力”内的人。

刘启叫来刘信昂,问道:“我昨晚不是让你们配合礼振爷和周先生了么,为什么不听安排?”

“你昨晚让我们配合礼振爷和周先生,对堡子里的物资、财物进行统计,并没有允许我们受他们完全指派。”刘信昂回道。

刘礼振在旁边听了,看刘启的目光有些怪异,估计心里在怀疑刘启对这些年青人施法时是不是也顺便洗脑了,导致他们现在对刘启这么言听计从,现在刘启的话竟然比族老的更管用,还落实的这么细致。

“我的疏忽,不怪你们。你现在安排下去,东、北、西三个方向,一个方向派两个人,北边一直到陆家庄(刘家堡与长清县中间,之前交粮时的夜宿地),东西各出去二十里。两个人轮换盯着,如果发现有敌情、鞑子朝着刘家堡过来了,立即回来通报,为族人转移挣取时间。”刘启安排道:“记着,每天回来一次报平安。”

“好,我这就去安排。”刘信昂应声后,转身找人安排去了。

“礼振爷,你和老师继续整理统计缴获”刘启对刘礼振和周心远说道:“我带人去堡子南边刨坑,等狩猎据点的族人回来,见了家人最后一面,就尽快让遇难的族人遗体入土为安。”

“对了,那些死了的鞑子尸体呢?”刘启最后问道。

“早上起来,就已经在刘家堡北边找了片地,挖了个大坑一起埋了。虽然现在深秋,但如果死尸不处理好,还是会有可能引发瘟疫。”周心远回道:“遇难族人的坟墓也已经在挖了,就在南边,争取明天能全部下葬。”

现在还处于危难时刻,鞑子的攻击随时有可能会来,不宜死守成规,不然一套正式的下葬流程下来,估计都七八天后了。这就有可能导致族人遗体还没下葬,鞑子都打上门了。

“那鞑子身上的装备呢,有没有都拔下来?”刘启问道。

“皮甲之类的扒了下来,衣服没扒,不体面。”周心远回道。

…这是乱世啊,还讲体面…。

不过这应该是周心远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底线了,而且死人衣服确实晦气,现在族里暂时不缺物资,估计扒了也不会有人要,刘启没有再就这个话题多说。

之后的半天时间,都在整理和统计物资、收殓族人遗体中度过。

……

未时(15点),南门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没过一会,刘信宽就从南门巷口跑了进来。看到晒场里统计粮食的刘启,跑到跟前汇报道:“族人都回来了,玥儿和陆婶都很好,你们家的东西我都帮着推到你家去了,他们让我带话给你,让你不用担心,在家等你回去。”

“好,你去找礼振爷,看他有没有活儿交给你。”刘启回道,刘信宽机灵,把刘启想问的都先交代了。

想到母亲和未婚妻在家里等自己,刘启连日来阴郁的心情好了很多,不过父亲至今还没有消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让人很是担心。

“信启,你跟我来。”刘信昂的声音从晒场北边传来,刘启看过去,发现他表情严肃。

“好。”听刘信昂语气认真,刘启将手里的活交接给旁边的族人,连忙跟了上去。

一直走到北边的堡墙底下,又顺着墙根往东走了十几步,刘启发现前面墙根子底下站着两个战士,战士旁边躺着一个人,那身影给刘启的感觉很熟悉,刘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避难族人回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