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汉钢铁直男>第九十九章 冷嘲暗讽

翌日一早,两千五百名期门军将士收拾好行囊离开了这个生活了近三个月的地方。

粮草跟军械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则是大军骑着战马跟着,最后面的士卒都将战马的尾巴上绑了树枝,用来掩盖马蹄印记以及车辙印记。

一天的行程走下来,大部队抵达了公孙敖着手建的马场跟仓库。

因为马邑的正北方是雁门郡的治所善无城,匈奴大军要想抵达马邑,就只能通过东北方向而来。

从武州跟平城的中间穿插而入,然后直指雁门郡的腹地。

因此公孙敖将马场以及仓库修建在了马邑县城的西北方向,已经比较靠近中陵县城。

张远还有卫青的计划是这样的。

主力军队两千五百人在最前沿迷惑匈奴人,待得匈奴人离开之后,直接奔往马场,然后北上。

公孙敖依旧只是带着五百人的军队,保护着一千多百姓,在马邑城以北的区域,游离放牧,待得匈奴大军抵达,然后向着马邑县城后方逃离。

不过这个计划卫青以及张远并没有透露给公孙敖,只是跟他说明在主力部队取了战马武器之后,会包抄到匈奴大军后方。

进攻龙城的计划谁都不能说,卫青跟张远也只是打算在最后一刻,接近龙城的那一刻再向士卒们表明这个计划。

“朝廷大军是否已经抵达马邑县城了?”

游走在马场边缘,卫青对着公孙敖问道。

公孙敖立即回答道。

“回禀将军,眼下御史大夫韩安国以及陛下派来的几位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正藏兵于累头山。

为了保密,马邑城上下除了县令以及县尉外,并没有人知晓朝廷大军要对匈奴用兵。

末将已经上书,申请调离了期门军活动范围内屯兵烽燧的士卒,眼前有三处烽燧无人值守。

御史大夫下令要我们自己负责这三座烽燧,另外御史大夫要将军以及长史在五日内前往累头山议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眼前的局势已经到了这一步,大军已经靠近马邑,说明聂壹已经北上去找匈奴大单于军臣了。

“行,我知道了。

长史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卫青依旧先是问了问张远的意见。

张远思忖了一会儿,看着卫青回答道。

“每座烽燧派十人前去镇守,这三十人必须都得要那种悍不畏死之士。

并且家中人员众多,关系盘根错杂的人前去,这些人绝没有可能背叛大汉的可能性。

另外韩安国那边你我二人快速动手,我担心他们几个人会提前将你我的命运给板上钉钉了。

到时候,韩安国的命令你是听还是不听?”

卫青点点头,对着一旁的薛仁说道。

“从你们几家侯府出的那些家将中抽调三十名最牢靠者镇守烽燧。

另外公孙敖在我与长史离开的这几天,将牛羊分配好。

在原野上游牧的队伍,最低十人,最高五十人,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然后在地图上标注好每一个队伍活动的范围,切记不可太过松散也不可太过紧凑。

务必要让匈奴大单于一路上都能见到汉人的踪影。”

公孙敖、薛仁立即抱拳应诺,随后离开前去安排了。

张远跟卫青也各自骑上战马,带着一支十人的队伍南下前去累头山的汉军大营。

马邑县城后面的长城就是倚靠着累头山的山势修建的。汉军大军藏军于长城内外,即便是被寻常老百姓见到一部分人,也不会心生疑虑。

毕竟长城内外常年都驻扎有汉军,只不过寻常时候人比较少而已。

没有了物资的拖累,张远等人不到半天就抵达了累头山。

刚刚到前往楼烦城的长城隘口前,就有士卒来拦下了卫青等人。

“来人可是骑都尉卫青?”

卫青跟张远为了来见韩安国这几人,都已经换上了盔甲。

卫青骑都尉的盔甲后面的虎纹披风特别亮眼,几名士卒直接认出来也不是怪事。

“我正是卫青,这位是期门军长史张远,护国将军韩安国在何处,速速将我二人带去。”

卫青指着一边的张远对着这几名士卒说道。

那几名士卒立即就对卫青张远拱手拜了个军礼。

“二位将军请随我们到这边来。”

紧接着张远一行人跟着这几名士卒从长城南面,一直东而去,直到离开隘口有半个时辰,才见到隐藏在山林中的汉军旌旗。

这一段的长城有着特别大的一个城门楼,几名士卒一路穿行过几道关卡才到了城门楼下方。

“二位将军请在这里稍等片刻,我这就上去通传。”

卫青点点头,然后自顾自的看向附近。张远也扭头四处查看。

这周围根本就看不到有多少汉军,要是韩安国几人都在这城门楼里面,按道理来说,这周围应该被汉军重重包围起来才是。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过后,刚刚上去通传的士卒这才下来。

“二位将军久等了,护国将军请二位上去。”

张远眼中有一道不满的情绪直接闪过,等的时间也太久了。

不过卫青倒是已经习以为常,这天下最能拖沓时间的不是女人,而是建章宫的那位天子。

“前面带路。”

张远冷声说道。

那士卒随即引着张远卫青上前,至于二人带来的那些士卒则是停留在了长城下面。

进入到城门楼之后,张远看到韩安国几人都在这里,一个一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冷嘲暗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