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个不管是皇帝还是底下的勋贵,只要看到好的东西都往自己家里面塞的年代,刘彻能够把皇家藏书全部拿出来先给太学使用,就显得难能可贵,即便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
“阿远你可不要以为这是陛下看在你的面子,全然都是那些大儒们整日上书,这才致使陛下做此决定。”
讲实话秦始皇焚书坑儒跟刘彻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其实是一样的行为。
两个王朝都迫切的不想让百家共鸣的情况再次出现,统一的思想有助于巩固统治,思想若是百花齐放了,最难受的肯定是统治者。
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儒家这些经学大家获得了喘息发展的时间,许许多多的学派传承都是在这个时候由口述变为真真正正的写在竹简上的文字。
好像所有人都在努力着要将几十年前原本奄奄一息的儒家学说,变得重新辉煌起来。
现在看来,他们这些人确实是已经做到了。
“我不管是谁的面子,这些藏书能放在太学,就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遥想当年初入卓府时,卓文君也只是让张远当一个码字工,就连卓家这样的巨富人家都很难获取到书籍来阅读,就更别提那些寒门士子了。
天禄阁的钥匙现在还在褚达手中,不过等一会儿就要交到张远手中了。
褚达上前把门打开,然后让张远几人进去一观。
只是稍作阅览,张远便能够感受这些书籍里面的厚重感。
皇家藏书范围之广,压根就不是寻常人能够想象的。
不仅仅是儒家的典籍,诸子百家基本上都有涉猎,天文学算术农学药学,甚至于方士的修仙炼丹之法也能在其中找到。
针对这些典籍,张远做的第一个决定便是把那些方士的书放入到箱中先封存起来。
方士的书籍肯定是有用的,但是里面大多数实在是会让人走上弯路。
从刘邦到刘彻,张远几乎可以肯定的说,除了刘邦以外,其余的几个汉朝皇帝基本上都跟秦始皇一样,做着升仙的春秋大梦,希冀能够延寿万年。
要真的被太学学子看了这些书,再拿其中的那些忽悠人的戏法去忽悠刘彻,那对太学的打击肯定是非常大的。
“远兄你这也是想要习方士之术?”
褚达很是怀疑的对张远问道,但张远只是摇头表示否定。
“这些书上写的东西会动摇人心,太学学子不该在这里看到这类书籍。”
褚达没有再接话,很显然他也是信鬼神的。
张远这种存在基本上就属于奇葩了,其实想想要是能够提早的确定几个神出来,而非现在这样什么神都拜,效果要好上太多了。
只不过现在道家那一套还没有成熟,老子这些人存活的年代距离现在还是太近了。
“走吧,太学开了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这里的书籍先分出类别。
想要钻研历法星宿的,就去到专门的一层,想要钻研儒家典籍的,也不用乱跑。”
“如此甚好。”
出了天禄阁,褚达带着张远走到了太学前殿。
这里是五经博士们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用来答疑解惑的。
现在这几个博士不可能像后世的老师一般,一边讲课一边给学生们解惑。
想要拜在五经博士门下,首先可以确认的一点便是你得认字。
然后自己想拜在胡毋生门下的,就得先去读《春秋》,光是读肯定是不懂其中什么意思的,这时候就要去询问胡毋生,胡毋生也就会用他们公羊派对于《春秋》的理解来为学生们解惑。
所以说,博士们是没有讲课这一项工作的。
其实在这个时候就显得蒙学尤为重要,张远这半年也不只是在荒废光阴,也了解了这一方面的许多事情。
大汉是有蒙学典籍的,但是却没有传授之人。
识得百字便可为士,那蒙学典籍《仓颉篇》总共有差不都三千三百字,去掉重复的那些字,应该也有两千多字。
认识两千多字的人可就了不得了,起码能在政府的重要部门当个小吏,工资肯定是要比教书先生高的。
所以也就只有非常有钱的家庭跟那些权贵之家能够请的起蒙学老师,想要在大汉普及蒙学,难度还是很大。
张远也曾想过,要让太学的学生学成之后,可以回到各自的家乡去任职,去担任蒙学的老师,但也只是想想,很快就否定了这一想法。
大家来上太学大部分都是为了当官的,一小部分是为了钻研学问,你就算是太学令也不能让人放弃人家的理想啊。
想一心一意教学生的那些大儒,又看不上蒙学,让他们去教小孩子认字,估计比让他们把自己胡子给剪掉都难。
古代教育为何沦落为勋贵们的工具,说白了就是穷人上不起学,请不起先生。
那些寒门士子最终当上宰相的故事,张远是相信的。
但是人跟人理解总是不同的,大家总是以为寒门就穷的要死,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
在张远这些年来一路走过来看来,寒门是介于中产阶级跟世家中间的一个等级。
也就是说寒门大多数都是已经没落了的世家,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寒门士子再怎么穷,也要比普通百姓富裕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在这种环境之下,想要让全天下人都有书可读,实在是太难了。
最关键的还是咱们的陛下也不希望有太多人识字,底下的官吏们也不希望有太多的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