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后改………………………………
出乎预料的是,来到玉宸面前的只有赵玄朗一人。要知道,作为玉宸的弟子,无论是王阳还是赵玄朗都是非常尊师重道的人,对于玉宸的召见,必然是第一时间赶来。
赵玄朗出现之后,对着玉宸躬身道:“老师,王师弟现在正在教授那些救回来的孩子们识字,暂时来不了。”
“我都差点忘了这事。”玉宸笑着回应,对于他的记忆而言,自然不会出现遗忘这等事情的情况,他现在的举动算是一次小小的考核。
而赵玄朗和王阳的表现,显然都让他比较满意,便对赵玄朗道:“且带我去看看,王阳的教学水平,若是不够的话,还是从外面找几个先生来吧。”
“王师弟从小学文,早就濒临的层次,受老师指点之后,于道学和儒学上的天赋越发强盛,隐约有些儒道互补的感觉。比起外界那些九品书生厉害不少,哪怕年龄尚幼,但教授一群孩子,还是搓搓有余的。”
赵玄朗这话,看似夸耀王明,实则点出对方厉害,源自于玉宸的教导,对此玉宸听闻只是笑而不语,跟着他来到紫霄道观后山,一片新开辟的竹林。
竹林中央,一群孩子围绕着王阳。
这些孩子每一个都非常瘦弱,浑身上下都看不到二两肉,比起难民窟中的人,唯一不同的便是这些孩子在道观中待了一段时间,粮食充沛的情况下,脸上能够看到血色,不至或是枯黄,或是苍白。
王阳则是拿着一根竹鞭,敲打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一个个大字,盯着下面坐着一群孩童,他念一个字,孩童们便要跟一个字。
谁要是念错了或者故意不念,王阳便会停下来,看着对方,重复念刚才的错字,直到所有人都对了为止。
期间,玉宸也是发现王阳在盯着那些孩子的时候,也会不时的盯一下其他的孩子,这些孩子或是念得最好的,或是念得最认真的。
整体不会让那些孩子,看出他其实是在专门盯着某一位孩子,去纠正他的发音。并且,在王阳每念出一个字的时候,他口腔内发出的声音都带着一种奇妙的韵律,带动孩子们的读书声在竹林间回荡。
伴随着竹叶在风中的轻微声响,构建出简单的乐章,让这些饱受折磨和欺凌的孩子,心神得到安抚,慢慢打破过去的迷茫、痛苦和麻木,跟随者王阳的读书声,恢复些许应该有的灵性和智慧。
“你说的不错,王阳确实摸到了少许儒道互补的理念,不但领悟了部分儒学精髓,还是将不少学习仙道的内容,融入其中。这一手源自于《清净经》的运用,可比你熟练多了。”
玉宸站在不远处看着王阳教导那些孩子的场景,对着身后恭恭敬敬跟随着的赵玄朗轻笑出声。
赵玄朗低着头,一丝不苟的保持着一种非常正确的礼仪姿态,恭恭敬敬的对玉宸开口道:“所以,我在这里更多的是守护王阳师弟,防止这些孩子心中戾气爆发,发狂伤及其他人,剩下的都交给了对方。”
“无需如此,我们这一脉虽然不完全放弃礼仪,但也不可过分注重礼仪,要知道对于我等仙道而言,礼法可是会消磨道行的。”
玉宸说这话的时候,感受到远方有一道佛光落下,站在紫霄道观前,慢慢向着自己所在的方向走来。
赵玄朗闻言,则有些不知所措,不明白玉宸为什么这么说。
玉宸看向对方,问道:“玄朗,你觉得礼法为何?”
赵玄朗不敢回答,玉宸摇头道:“所谓礼法,便是行礼的章法和程式。那儒家制礼,希冀的是为万世作法式,因此要做出种种规定,让在不同空间、时间中生活的人们使用。”
“而这个词既然有法,自然也带着严格的操作程序,包括时间、场所、人选、服饰,甚至站立的位置、使用的语言,乃至不同幅度的鞠躬,如此等等,便共同构建出了所谓的礼法。”
“对于普通人而言,礼法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训练个体的服从性,通过一次次的不同行礼方式,一再影响他人认知,潜移默化的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阶级和地位,甚至对此生出认同感。”
“但对于我等仙道修士,乃至九品位格体系当中的所有修士,礼法都是桎梏,是消磨自身道行法力,增加突破难度的东西。”
说到这里,玉宸顿了顿,指着竹林当中的孩子们,继续道:“玄朗!你要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着自身的气数和灵性。你看看那些孩子,其中有不少,是颇有天赋的存在,但他们被扶桑人掠去之后,不断摧残其肉身,消磨其心智,原本还算灵动的智慧和气数,统统都化作了对方成长的养料。”
“哪怕现在,他们逃出来了,还是忍不住会本能的畏惧上方教授他们的王阳。你觉得我刚才说王阳好,是觉得他摸到了少许儒道互补的理念,学的好?还是觉得我是说他对于《清净经》的运用,做得好?”
“玄朗,都不是!你老师我称赞王阳的地方,在于他看出了这些孩子们的问题,他这是在用《清净经》点开这些孩子们心中的迷茫和麻木,在教学过程中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单纯的模范自己,敬畏自己。”
“礼法也是如此,正如集合众生信仰之后,能够供养神祇一般,日复一日的礼法体系压制下,你每一次的施礼,每一次的躬身,其实都是在代表自身向着这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