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回到三国打天下>第1117章 县官劣迹

王青说:“县太爷可是说了,让你送进去交给他的夫人。我一个男子,去见他的夫人也是多有不便。还是按要求,爱妻劳动一趟吧。我在这里等你。县衙能有多大个地方?用不了多大一会儿,也就交完货回来了。再说了,县太爷住的地方,也没有歹人出没,你就放心地去吧。”

王青是看巧姑迟疑才说了这些话的。那时候女子腼腆,羞于抛头露面。

巧姑听丈夫这样一说,鼓起了勇气,提上装着粽子的篮子就进入了县衙院子里。到县衙里面一看,后院有一排房子。巧姑正不知道送进哪个屋里,从里面出来了县太爷的当差的。昨天见过面,巧姑认得他了。

当差的到近前说:“粽子都做好了?你如果会办事,可以天天来这里送粽子。这里人不少,吃货就是多。”当差的说完话,邪魅一笑。

巧姑也不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就跟他往一间屋里走。到门口当差的停住了。让巧姑自己进屋送粽子。

巧姑也没多想,心说大白天的县衙门也没有坏人,我怕什么呀?往里走吧。巧姑进了走廊,往里又走几步,看见一串珠帘,见县太爷在里面招手。“这里来。”

巧姑随着叫声进到了里面。县太爷朱琪表现特别关心,急忙起身,又让座又道辛苦,一表正人君子样子。

巧姑第一次进入县衙,处处感到新颖,就坐在了椅子上。那时候的椅子不是现在椅子的样式。好像一个木头墩子,在那立着,上下底是平的,外表有漆彩花纹,挺美观的。巧姑坐下觉得特别舒适,比直接坐在地上强多了。巧姑在家里就是地上一片席子,直接坐在上面。那时候一般人家也都如此。坐椅子也太舒服了!

看见巧姑高兴,县太爷又在一边说了,“过节这些天,你可以天天送一笼屉粽子过来。我们这里人多,也都爱吃。过节了,吃粽子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这里也不例外。”

巧姑跟县太爷聊了几句,过来两名女佣,把巧姑送来的粽子,拿走分着吃去了。又把空篮子给巧姑送回来了。一个当差的给巧姑递过一串铜钱,巧姑提上篮子告辞,当差的又把巧姑送出来了县衙。

巧姑和等在外面的丈夫见了面,都很高兴。巧姑说:“县太爷说了,过节这几天让我们天天都送过一笼屉粽子。我们的粽子每天都可以多卖一屉了。”两口子高兴,把生意做进县衙里了。

这夫妻俩,又带着另一屉粽子沿街叫卖。

这巧姑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材料,她到县衙去过两次,就发现了那里还有商机。背地里又跟丈夫计议:“县衙里人员很多,每天离不开吃喝,还是一个有钱的地方。我们节日过后,再开发一样食品卖给他们。这样还能继续挣钱做生意。否则,过完节粽子就没有人买了。生意就会做不下去了。”

王青知道自己妻子心灵手巧,要么怎能叫巧姑呢?王青也乐观其成。王青说:“花多少本钱,我都认可。你就看着办吧!咱们的生意能持续发展下去最好不过了。光靠节日也挣不了几天钱。”

王青也不白给,知道城里人多钱好挣,暗自打算要把生意在城里发扬光大。

卖光了粽子,夫妻俩回到家里,巧姑果然心灵手巧,又发明了苏盐儿饼。这种东西是用白面做的,圆形的,里面一层一层的。每层里都有炒熟研碎的苏子。外表看上去油乎乎的,香味诱人。不必说吃到嘴里,谁闻到香味就会胃口大开有了食欲。

巧姑把饼烙好了,先给丈夫品尝。王青吃一口,连声叫好。说:“这样美味,不仅县衙里那些人爱吃,城里人一定普遍爱吃。销路肯定好!”

巧姑是用獾子油和猪油参和烙的饼,脂香气十足,能不好吃吗?

夫妻俩做好了饼连同粽子又到城里街上来卖。不大一会儿,饼连同粽子都卖光了。还有人不走,嚷着要买。吸引来了很多阔少男女。

巧姑看这情景心里高兴,庆幸自己谋划成功了。巧姑对那些人说:“真对不起了!今天就这些了,我们没做太多。做多了害怕天热,卖不出去坏掉。明天我们还来,大家不见不散。”那些人也只好等着明天再吃了。

巧姑给县衙里送粽子的同时,也送去了一摞新发明的苏盐儿饼。县太爷吃到一个乐得连声叫好。就又把饼也订购了。

巧姑一连几日生意红火,节日过去了,就只剩下苏盐儿饼了。依然卖得快,每天都担中货尽大把赚钱回来。夫妻俩都心里高兴,面上带笑,越干越起劲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不假。巧姑这日又来县衙里送饼,坏了!县太爷提出了“潜规则”。什么是潜规则呀?不说也谁都知道。就是要求巧姑陪睡。县太爷眯着眼睛,淫笑不断,就来抱住巧姑要求上床跟他睡觉。

那时候中国人非常讲究气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实际是维护人伦,维护社会良好秩序。文明程度高。

巧姑当时就拒绝了。县太爷说了:“要不是我看上了你的姿色,能卖你的粽子?大街上卖粽子的多得是!”

县太爷被拒绝,觉得很没有面子。不过,县太爷办法多,没有强行做。让一伙人先来劝进。什么是劝进呢?县太爷用几个女的来劝巧姑从了他。这些女子也都是被劝进过的,也就是不要脸的。她们就花说柳说劝巧姑从了县太爷,说有县太爷的权势,今后生意更红火,挣钱会更多了。那些劝进的话诱惑力强,让人怎听都


状态提示:第1117章 县官劣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