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大明鸿图>第一百七十四章:江阴典吏

当崇祯看到阎应元的名字之时,不禁回想起,在后世所看到过的关于阎应元的记载: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隶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最终英勇就义。

记得在后世,当看到这些记载之时,就曾被阎应元那不屈的精神与气节所深深感动。为此,后来还专门上网,寻找过有关阎应元更多的记载。

而当将那些能找到的资料看完之后,赫然发现阎应元除了令人敬佩的精神之外,竟然还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帅才。

从历史记载之中可以看出,阎应元不仅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有着超凡的组织动员能力。在他的领导之下,短短数日之间便能将江阴城化作一座堡垒,让城中十万各种阶层的人民凝聚成一个整体。

不仅如此,在与满清激战的过程当中还能看出,阎应元此人不仅坚贞忠义而且还机谋百出,在坚守江阴的那数十天中,各种守城杀敌的手段层出不穷,既秒且狠。

在后世之时,崇祯就不由得感叹,如此的英雄如果能早被发现早被重用,必定能在历史上留下更加辉煌的印记。所以崇祯穿越后,在决定将后世记忆中的重要的人物事件都罗列下来之时,阎应元的名字便排在这个名单的第一位。

此时,看着名单中阎应元的名字,各种念头不停的在崇祯脑海中翻滚着。忽然,他眉头轻轻一挑。记得阎应元在死之前,也不过只是一名未入流的典吏。由此可以看出,阎应元这个人在朝中应该没有一点根基,不属于朝中任何的一个政治体系。

想到这里,崇祯嘴角带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他将那份名单轻轻的放在书案之上,提起一旁的笔,在朱砂砚中沾了沾。而后用力的将阎应元的名字从名单中划去。

崇祯将奏折拿起来吹了吹,合起后将他交给高时明说道:“告诉内阁,就按这个名单发吧。那个被朕划掉的名额,由落选之人递补。去吧。”

“是,奴婢遵旨。”高时明躬着身双手接过那份折子,小心的退了出去。

崇祯坐在椅子上稍稍想了想,点手叫过一旁的一名小太监,“你去,把都知监王体乾叫来。”

“是。”那个小太监跪在地上应了一声。

。。。。。。

不久之后,当王体乾接到皇帝的旨意,急匆匆的来到乾清宫时。就见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太监徐应元正垂头丧气的跪在宫门之外。

王体乾不易察觉的挑了挑眉毛,叫住身前领路的那个小太监轻声问道:“徐公公这是怎么了?”

小太监眨了眨眼睛向四处看了看,这才在王体乾耳边轻声的将不久之前发生的那些事说了一遍。

听完小太监的话,王体乾皱着眉头想了想。随即微微一笑,从袖子中摸出一小枚金叶子,塞进那个小太监的手中。而后微微低垂着头,走进了乾清宫的殿门。

。。。。。。。

“老奴,王体乾参见皇爷。”进入暖阁后的王体乾跪伏在地恭声说道。

崇祯看着越发显得干枯瘦小的王体乾,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嗯,起来吧。”

“是。”王体乾缩着身子从地上慢慢的爬了起来。

“王体乾,皇城局的事情做的还算不错。不过,递上来的报告还是太过琐碎了。”崇祯说着手指轻点在面前的桌案。

王体乾尽量将自己的身子向下躬了躬,战战兢兢的说道:“是,老奴请皇爷恕罪。”

看着面前这个老奸巨猾的太监,崇祯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说道:“行了,别装那个怂样子了。你为什这么做,你清楚,朕也清楚。朕要是不相信你也不会将皇城局交给你。好了,从今天开始,在都知监增设皇城局档案处,以后所有皇城局得来的消息都在档案处留档备查。安排几个人专门做消息分析。以后除了朕交办的事情外,其他常规消息在分析筛选好之后,按不同重要程度上报。不要再事无巨细的都报上来,朕没那功夫看那些东西。明白吗?”

“是,老奴明白。”王体乾弓着身子笑眯眯的应道。

“你呀你。行了,这叫你进来是有件事情让你去办。”

“是。请皇爷吩咐。”

“有一个参加这次明法考试的北直隶举子叫阎应元,安排你的人给朕盯紧了他。”

“是。”

“记住,就是盯着,没有朕的话,不许动他,明白吗?”

“老奴明白。”

“行了,去吧。”

“是。”王体乾躬身应着,不过,却没有移动脚步。

“怎么?还有事?”

“回皇爷,今儿上午,从辽东传过来一个消息。”

听到是辽东的消息,崇祯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心中暗想:“辽东的消息?难道满清入侵了?不对啊!记忆中这段时间,满清那群人正忙收拾草原上的蒙古人,对大明没有大的动作啊?”

崇祯太起头看着王体乾沉声问道:“什么消息?”

“回皇爷,数日之前有几只蒙古部落大约数万人内附。孙承宗将他们暂时安排在锦州附近。”

“哦?是蒙古部落内附?”崇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四章:江阴典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