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作案的动机来看,屈扬很明显不具备任何动因,吴俊明如果存活于世,甚至重回官场当中,绝对比他如此死去要强得多,他能给屈扬带来更大的帮助,如果将自己换在屈扬身上,比起杀害吴俊明,他急切要做的是保护吴俊明,不让他受到伤害。
屈扬这个人钟逸是有过了解的,他虽然不比别的朝廷官员才智更高,但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分清方向,他再蠢都不会蠢到主动对吴俊明动杀心,而且还亲自逗留现场,若官场查案,必定能找到他的在场证据,这对屈扬来说不是自寻烦恼嘛。
当一个人存心要犯罪时,除非情急之下,否则他定然思虑良多,至少要将自己先摘出去,等到时候事情败露,也不会牵扯到自己身上来,屈扬具备这样独善其身的能力,但他偏偏不愿跳出这个泥潭,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此事与屈扬无关,甚至他也是一位受害者,只不过白临寨的山贼没有对他动手罢了。
事情的真相屈扬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不过钟逸相信,屈扬绝对不会吐露半句,如若真相揭发真相,检具凶手,在事发后便有机会,他作为当事人,他的话没人不信,可他非但没有这么做,甚至伪装一如平常,没有人看出丝毫不对劲。
这也是让自己奇怪的点,按理来说,吴俊明是屈扬的恩师,甚至是他此时唯一的解局者,吴俊明不明不白的丢了性命,屈扬应当生气,就算不为吴俊明,也为自己,可他毫无动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杀人凶手非同寻常,如不是依他职权告不倒此人,就是与此人有利益牵连,哪怕为吴俊明报了仇,终究来说损失的还是自己,倒不如假装什么是都没有发生过,为自己谋求一些福利。
“依你所见,凶手应是何人?”钟逸为下属提供一个发挥的机会,这种时刻便是展露他的能力才智,如若有不俗见地,很可能受到重用。
校尉吕震面对机会十分郑重,他沉吟道:“屈扬为吴俊明之生,既无动机,在吴俊明死后也得不到切实好处,他的可能性十分微小。”
推测与钟逸不谋而合,钟逸微微点头,以示嘉奖。
在得到钟逸的任可后,吕震胆子大了起来,他将目光转移到另外三人身上:“而从礼部侍郎程经业、刑部侍郎乐荣、工部侍郎江志诚三人来看,属下也没有十分把握,其一,他们有不在场证据,吴俊明出事的时候,他们仍在府中呼呼大睡,哪有功夫从各地府邸奔到旧刑场动手再返回呢?不过这也不能代表什么,归根结底,动手的人是临寨的山贼,对于那三人来说也就一个命令的事,并非非要跑到现场监工不可。其二,三人与吴俊明的关系还算不错,至少吴俊明出事的时候,他们愿意在当今陛下面前美言几句,所谓患难见真情,这样的情分,要说幕后真凶是他们三人,难以相信”
钟逸神情没有出现任何变化,也没有同意的赞誉之色,也无反对的不悦之色,看在校尉吕震的眼里,让他心里十分没有底,也不知道他所说之言有没有让钟逸满意。
他想了想又添道:“可要是从这两方当中选择一面的话,属下宁愿选程、乐、江三人。”
这话算是说进了钟逸的心坎,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排除所有的不可能,丢下的那个哪怕在匪夷所思、不切实际,都是真相。
在吴俊明这件事上完全可以适用,只是吴俊明仇人众多,要用排除法的话,怕是花费不少精力,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在钟逸心里,这件事与程、乐、江三人脱不了干系,并非钟逸找到了什么证据,而是他的直觉,一种难以言喻却十分准确的直觉。
“从吴俊明的仇人入手,将想对吴俊明动手而且有能力雇佣山贼且时间地点对的上号的人,全都查明罗列出来,这件事没有想象当中复杂,几日之内便能见得分晓。”钟逸安排下去,校尉吕震恭恭敬敬的接下了命令,虽然他不知道在钟逸眼里,今日的表现是否还令他满意,不过依旧任用他,这已经是一个讯号了。
皇宫之内,康宁皇帝这几日的心情一直很好,哪怕言官同先前一般,揪着芝麻绿豆大点儿的小事不放,不过康宁皇帝并没有将他们放在心上,吴俊明一死,除掉了他心中的心头大患,至于安排在皇后寿诞上的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他从一开始便知道吴俊明能够控制半朝官员为他做事是因为手中拥有一本记载贪赃官银的账簿,账簿若是抛出,几乎半朝的官员都要受到处分,轻者贬为庶民,重者斩首示众,但康宁皇帝决不允许这样一件事爆发出来,这对朝堂以及大宁来说都是一个灾难,不可否认,他们不是位一心为民的好官,但朝廷机构能够正常运转,少不了他们的作用,短短时间内要处置这么些人,会让朝廷陷入瘫痪当中,大宁的权利中心不能运转,整个国家都会陷入严重的危机当中。
这也是为什么康宁皇帝不敢跟吴俊明硬碰硬的原因,他原本想借着皇帝寿诞的名头大赦天下,可寿诞还没有到,吴俊明已经死了,真是老天开眼啊!
既然如此,康宁皇帝便不需要在寿辰上大做文章,而面对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他也不会视而不见,只不过需要逐步处理,一人一人,一部一部缓慢进行,这样柔和的大换血,不仅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抗议,而且还能让朝堂稳步前行。
身居皇位,康宁皇帝考虑的东西要比一般人多出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