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团和近卫骑,顾名思义就是李洛的“侍卫亲军”了,肯定要带去征日的。除此之外,飞鹰骑、虎士团、远洋舰队这几支部队,全部都要随征,作为李洛的“暗路军”。
留守海东的,就是尚武团和铁血团,以及海巡舰队,以及一万农兵。
至于崔秀宁的情报特务机关特察局,并没有出现在“开朝令”中。特察局算是一个相对神秘的衙门,不属朝廷管辖,而是直接对李洛夫妇负责。
团一级的主官,都与文官六曹同级。
设置完机构后,又紧接着任命朝臣和将领。
任命林必举为国卿廨上卿,兼洛宁县令;任命龚侃为上卿,兼洛宁县监;任命崔牧为卿士,兼县丞;任命郑和为卿士,兼远洋舰队司令;任命虎古为卿士,兼近卫骑千骑长。
国卿廨的五个成员,来自五个不同的山头。林必举代表第一批移民;龚侃代表李洛的学生,崔牧代表“外戚”;郑和既代表海军,又代表李洛学生;虎古是女真人,代表颜铎等人,同时也代表陆军。
其中文职三人,武职两人。
国卿廨就是李洛的“内阁”,李洛打破传统让武官“入阁”,就是要防范文官压制武将的隐患,将汉唐时期的“出将入相”再次树立起来。
封建时代,文武界限一定不能分的太清楚,不然文官强势是迟早的事,因为他们掌握着行政,舆论,钱粮。时间一长,国家的尚武进取精神就会被磨灭。
出将入相的好处在于,武将也可以当文官,就能保持文官系统也有尚武精神存在,而不是成为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武将也不会被歧视。
第二道令,就是立崔秀宁为唐国夫人。并规定唐侯出征期间,由唐国夫人统摄国政,掌唐侯印玺。
再尊义父颜铎为唐国太公。
第三道令,李洛自任唐国征倭将军,任江钧和杨青雀为左右军师,率领虎古、郑和、杨序、张敛等六千人出征。
出征日期定为五月二十八,海航期间,一切军务暂时委托远洋舰队司令郑和处置,由郑和负责将征倭唐军带到琉球之北,萨摩藩之南的海域,找一个叫屋久岛的岛屿驻扎,等候李洛的联络。
屋久岛属于大隅群岛,距离萨摩藩鹿儿岛有一百三十里,如今应该只有很少的倭国渔民。那个地方离九州很近,而且又不会被日军和元军发现,非常适合藏匿“暗路军”。
海岛的地图,崔秀宁已经画出来了,整个东南亚海域的岛屿地图,十之七八她都还记得,
面积三十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她多半没忘记。
有了她的图,征倭唐军舰队就能很轻松的找到屋久岛潜伏下来。屋久岛的特点是岛屿很高,能够削弱台风。舰队停靠在屋久岛,就算台风来了,也不可能出事。
台风爆发前夕,李洛会率明路军来到屋久岛与暗路军汇合,躲避台风。
最后一道唐侯令,是“惠民政策”,着户曹向海东百姓每户发放海鱼十斤,海盐两斤,以示唐侯爱民之心。
“君侯仁慈爱民,我唐国百姓有福了!”被任命为上卿的林必举出列说道。
“君侯仁慈!”其他臣子也纷纷说道。
李洛坐在上位,看着殿中的“文武大臣”,要说心里不得意,怎么可能?
崔秀宁一身盛装的坐在李洛旁边,脸上也不由自主的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光辉。
这位新鲜出炉的唐国夫人,要说心里不高兴,也绝对是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