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重生之金融秃鹫>第0495章 美联储的老板

美联储的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由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

虽然美联储的核心管理机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但是在美联储内部拥有最重发言权和决策权,也就是美联储的实际操控者却是美联储纽约银行。

尽管美联储纽约银行只是全美12个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之一,但是它却完全有别于全美其他11个地区性银行,在美联储内部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11家联邦储备银行。

这是因为美联储纽约银行位处美国金融中心纽约,负责直接执行中央**的货币政策,进行大量的外汇交易,管理美国财政部绝大部分的债务。

而且美联储纽约银行的总裁,是美国负责制定货币政策中最重要因素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终身会员、副主席。

所以美联储纽约银行实际上承担执行着美联储全部80以上的职能,其他11家联邦储备银行都唯美联储纽约银行之命是从。

毫不夸张地说,在美联储内部,美联储纽约银行总裁几乎架空了美联储主席,他的实权绝不亚于名声在外的美联储主席,而美联储主席更像是美联储纽约银行总裁的传声筒!

所以从很大意义上来说,谁掌控了美联储纽约银行,也就意味着谁真正掌控了整个美联储。

不过与美联储主席有美国总统提名,由美国国会通过任命不同,美联储纽约银行总裁的产生却完全不需要通过美国**,相反却是由美联储纽约银行的大股东们选举产生的。

说到这里,稍微梳理一下便可发现,纵观美联储的制度设计,美国**通过控制美联储主席的产生来达到控制整个美联储的目的,从表面上看美联储是属于美国国家所有的。

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样。美联储内部真正的实际掌权者是美联储纽约银行总裁,美联储主席只不过是美联储纽约银行总裁的传声筒和吉祥物而已!

而美联储纽约银行总裁又是由美联储纽约银行的大股东们选举产生的,所以实际上真正掌控美联储的并不是美国国家,而是美联储纽约银行的大股东们,也就是那些大银行家们!

看到这里,有人不禁会问,举世闻名的美联储怎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制度漏洞,难道精明的美国人就没有发现美联储早就不掌握在美国国家手中了吗?

不是没有发现,而是束手无策!

要知道,当年美联储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场长达百年的权力角逐与博弈过程,而现有的美联储制度设计,则是那场权力博弈的最终后果。

对美联储成立的权力博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下宋鸿兵老师的《货币战争》第一卷,便可以一窥当年那场极为精彩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了,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接着说美联储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

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现实中真正掌握美联储大权的是美联储纽约银行的大股东们,那美联储纽约银行的大股东们又是哪些人呢?

根据1914年5月19日,美联储纽约银行成立伊始在向联邦货币审计署报备的文件记载,当时美联储纽约银行的股份发行总数为203053股,其中:

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最多的是纽约国家城市银行,共持有3万股,持股排第三位的是美国第一国家银行,共持有拥有1.5万股。

不过在1955年,纽约国家城市银行与美国第一国家银行合并为巨无霸花旗银行,因此花旗银行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近14的股份。

而除花旗银行之外,还有其他四家大银行大量持有美联储纽约银行的股份。

其中纽约国家商业银行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2.1万股,汉诺威银行拥有1.02万股,摩根大通银行拥有6000股,汉化银行拥有6000股。

上述五家银行共持有40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而到1983年美联储纽约银行的股份经过调整以后,上述五家大银行总共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53的股份。

其中: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14,摩根信托9,汉诺威银行7,汉化银行8。

也就是说,到1983年上述五家大银行所持有的美联储纽约银行的股份已经过半,它们成为美联储纽约银行,以至整个美联储的最大股东!

不过纵观上述五家大银行,尽管只是在汉诺威银行的董事中能够发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影,其他银行跟罗斯柴尔德家族没什么关系。

所以从表面上来说,貌似罗斯柴尔德家族跟上述五家大银行,乃至整个美联储的关联度并不大。

不过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的独特国情和特定历史原因造成的,但这其中却充分彰显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聪明之处。

因为自从美国建国之始,正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大肆收购各国中央银行,雄霸全球经济之际。

精明的美国国父们担心罗斯柴尔德家族会像操纵英国、法国、德国等一众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而控制那些国家的经济金融一样来操作美国。

所以美国的国父们就一直对罗斯柴尔德家族非常忌惮,为了避免美国经济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把控,美国的国父们坚决反对在美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为了减轻美国佬对罗斯柴尔德家族掌控美国经济的担心,这一次罗斯柴尔德家族采取“迂回”策略,玩了一招高级障眼法。

一方面,罗斯柴尔德家族利用美国的大银行家们通过赞助


状态提示:第0495章 美联储的老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