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少年杯酒意气长>第三一二章 投向西域的第一眼

老套路了。

扶苏看着主持的尴尬苦笑,心中亮如明镜。

如前所说,这佛家思想,对于使民向善、安定人心有着极强的作用。

这样的“法宝”,自家因为种种关系不准备用,那也不能留给敌人去。

韩非当年被囚,不也有着这样的思路作祟么。

再者说,本身就旨在吞并列国的始皇帝,在得知国境的西南万里处,有一片国土面积比整个中原小不了多少的强国存在,恐怕始皇在心中也是将对方当作了假想敌看待了。

虽然两国离着很远,但这样的距离,对于一心要扩张的民族和君王来说,其实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更何况,如今中原板荡,周王室衰微至极。

如果将在这样的中原展现给那位统一了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被后世誉为“印度始皇帝”的阿育王看,难说会不会激起对方的征服欲。

反正在扶苏看来,对于印度的征服,始皇是有一定兴趣的。

否则在历史上也不会一直往南直接打到了北向户。

至于为什么没去印度,却去了东南亚,或许是因为方向搞错了,本该往西南,却走到了东南。

至于其中是否还有什么隐情,就更不得而知了。

虽然看起来始皇如此行事的确有些不够地道,但是君王是lún_lǐ道德感,本就与常人不同,扶苏不能,也不会贸然插手。

看着主持期待的目光,扶苏只能笑着安慰道:“如此说来,王上对于佛教还是有所期待的。”

主持闻言,并无期待感,也无多少遗憾,只是轻轻点头,便将其揭过了。

这话,放在五六年前或许还能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但已经在大昭蹉跎了数年,主持自己早已看出,这大昭的王不但对于佛教毫无兴趣,甚至有着很深的警觉。

而且他也知道,扶苏虽然贵为长公子,可要他去动摇昭王的心意,或许仍是力有未逮。

任何一国中,对于储君的警惕都是所有帝王的心头祸患,扶苏又怎么会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僧人去引起自己父王的不满呢。

能被阿育王选中,作为带着国书向远方不知名大国传达信仰的高僧,主持本人对于宫廷朝堂上的争斗,其实并不陌生。

此时,已经过了后半夜。

谈兴已经解了大半之后,这两日本就没有好睡的扶苏渐渐有了睡意。

主持善解人意,看出了扶苏的疲惫,没有继续在扶苏面前刷好感度的意思,善解人意地询问扶苏,可供休息的禅房已经收拾停当,是否可以引他们过去了。

扶苏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欣然同意。

反正等他回国之后,还有的是机会继续来此了解佛教,印度。

还有实际上最令扶苏感兴趣的地方。

西域。

作为一个后来者,扶苏没有理由会忘了这个能够联通西方,为中原带来无数利益、金钱,更有可能带来世界思想的地方。

不同于周围先后有先进的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还有马其顿帝国、迦太基等大国环伺的罗马帝国,自古以来就在文化、经济,甚至军事除了偶尔几个时代上都遥遥领先于周边国家的中国,很少有罗马人那种包容和忧患意识。

天朝上国、故步自封的思想,并非是到了后代才开始出现萌芽。

事实上,早在西周建国以来,通过其所谓的“五服”制度,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对待周围的其他落后民族,中原几乎没有将对方当成与自己同一物种看待。

而开通西域,甚至通过西域去到更远的古罗马、古印度,为中原人打开一扇,甚至直接一道可以看到外界的大门,对于未来中国人的思想,是有着极大裨益的。

而这一切,或许就可以从这一场雨夜的谈话开始。

在主持的引领下,扶苏一行出了会客的大殿,向后堂走去。

此时,雨势已经小了下来,淅淅沥沥的雨点从屋檐滴落,将檐下的小水坑激起朵朵水花。

“还未知主持法号”扶苏这才想起,自己还不知道这位接下来的“引路党”的名头。

“何谓法号”

出乎预料,老和尚却不知道法号是什么意思。

估计又是时代的原因,此时还未出现法号这个东西。

“名号名字”

扶苏换了个问法后,主持便明白了。

“我的印度名字翻译过来很长,不方便交流,因此我给自己起了个中原名字。公子可以叫我雷舍,雷是我在印度的姓。”

镭射咋不叫个激光

当然,扶苏知道,舍是佛家很重要的概念,大概也是这个老和尚翻译的。

看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和尚,其实是佛教很重要的先行者。

行不多时,扶苏等人便来到了寺中安排的住所,而主持也在客套之后告退。

“公子对身毒感兴趣”问话的是樗里偲。

“稍微有点。”扶苏想了想后稍稍点头,“明日再说吧,先歇着。”

樗里偲也困了,没有多留,也便走了。

扶苏脱衣洗漱之后,躺在床上开始思考日后对待西域的动作。

从言谈中可以看出,主持和尚腹中的确是有东西的,这在日后联通西域时或许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事有先后,眼下大昭最重要,也是包括扶苏与始皇在内的昭人最重要的历史使命,还是在于统一。

而在统一之后,以及统一的过程中,扶苏还要推进能够让大昭尽可能在他的眼光下存在足够长


状态提示:第三一二章 投向西域的第一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