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少年杯酒意气长>第427章压岁钱第一更求票票~

十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

在侍女的服侍和魏无月的帮(添)忙(乱)中,扶苏换上了专在大节庆时才会穿的礼服。

身为代表了大昭颜面的太子,他的一举一动都不能有失。

与前面提到过的一样,大昭的大年初一并不在正月,而是每年的十月初一。

因为大昭所用的历法不同于东周官方使用的“周历”,而是自称一派的“颛顼(znxu)历”。

颛顼历采用的是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同时该历法以建亥,即以亥月为岁首,也就是十月,这就是为什么大昭的新年是十月初一。

实际上,东周时代各国所采用的历法都是不尽相同的。

除了颛顼历和周历以外,各国中比较着名的通行历法还有黄帝历、夏历、殷历、鲁历等,人们将这些历法称之为“古六历”。

这些历法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因此每个历法的岁首也不尽相同,比如夏历以冬至所在的建寅之月为岁首。

因此在周朝时的新年也同样不是正月初一。

值得一提的是,《史记》编纂之时所采用的历法也同样是颛顼历,因此在读《史记》时,很多人都会感到时间线的混乱。

这是因为在汉朝初年,国家依然采用的是颛顼历,以每年的十月初一作为岁首。

直到汉武帝元封七年,太史令司马迁与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上书,“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汉武帝征求了御史大夫倪宽和博士们的意见后,诏令司马迁等“议造汉历“。

有侍郎尊大、典星射姓、治历邓平、长乐司马可、酒泉侯宜君、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等官方和民间专家二十余人,既分工协作,又发挥各人所学专长,共制定了十余部历法,后经过严格筛选,决定采用邓平历。

颁布新历之后,汉武帝遂改年号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故称新历为《太初历》。

而正是这部《太初历》,规定了每年的岁首为正月初一。

《太初历》本身通行的时间并不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只有短短一百余年就为《四分历》所替代。

然而它所规定的正月初一为岁首的记法,却为后代历法所沿用,才形成了新年现在的模样。

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重大节礼日一样,新年第一天的第一件事,自然还是祭天。

而且不同于其他的节庆时不许女眷参与的情况,岁首讲求阴阳调和,有资格参与的男女们都得早起,因而连魏无月都无法赖床。

不过看她那忙前忙后的兴奋样,也不是想要赖床的。

魏无月之所以今日一改往日的赖床习性,同样还是扶苏惯的。

这不,扶苏刚刚换好衣服,魏无月便将小手并拢,摊到了他的面前,“钱钱!”

扶苏也自然而然地从怀里摸出了一串彩绳编织的铜钱放到了她的手心,“收压岁钱要说什么?”

魏无月眼前冒光,大声喊道:“新年快乐!”

扶苏摸着小财迷的脑袋也笑着道:“新年快乐!”

是的,魏无月在跟扶苏要“压岁钱”。

战国时代自然没有压岁钱这个习俗,有史可考的最早有类似习俗的时代还是在汉代。

当时也不叫压岁钱,而是称之为“压胜钱”。

所用的钱也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而是一种形制特殊的,有压胜意味的钱币,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并不能用来买东西。

除了魏无月外,往年府里上下从侍卫到丫鬟,每人都会分得一个用红布包裹起来的红包,里面分别装有几枚数量不等的铜币。

钱不多,只是讨一个好彩头。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所有分到了红包的人自然都是喜气洋洋,将过年的氛围烘托得极好。

只可惜此时还没有烟花爆竹,难得有没有禁放令的存在,却不能放爆竹,到底少了点气氛。

当然,府中这么多人,红包当然不能让扶苏亲自去发,能有幸接到太子亲自发红包的,自然只有他身边的几个贴身侍从。

分发完红包,收了一堆贺词的扶苏笑眯眯地从屋内出来,与魏无月一起,去接他的太子夫人。

赵灵儿本就不是贪睡之人,此时也早早就醒来了。

扶苏两人到来之际,赵灵儿已经差不多梳妆打理完毕了,正在对着镜子选头饰。

魏无月见状也跑上去帮忙挑选,眼光被赵灵儿嫌弃了多次,却还是乐此不疲。

一边与魏无月玩闹,赵灵儿一边问着扶苏今日的行程安排,“我们一会儿是先进宫,还是直接去祭天台?”

这样的对话让扶苏总有种过年回家的错觉,摇了摇头驱散那点遐思,扶苏回答道:“母亲前日特地嘱咐过了,我们都先进宫,然后随驾一起。”

赵灵儿闻言点点头,“是当如此。”

随驾,指的当然是随始皇帝的驾了。

“好了,就这样吧。”

终于,在扶苏快要重新入梦之际,两个女人终于达成了有限的意见一致,选择好了头饰。

没看懂与之前所戴的那个有任何区别,但扶苏谨慎得没有多嘴,只说了一句,“真漂亮。”

赵灵儿白了他一眼,但嘴角的笑意仍是没有遮掩住。

“既然收拾停当了,就快些入宫吧,还要先给母亲请安的。”

两人自然没有异议。

待到了华阳宫中,眼前所见也是一片祥和。

一进宫,就看到满面笑容的清荷拿着与太子府的相比要厚实


状态提示:第427章压岁钱第一更求票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