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穿越民国之也很精彩>第五十六章 组建新一军(3)

丰台大营自从二爷修整一新之后,就被二爷封了营。今天汉中张牧之队伍的到来,又从新开启了大营紧闭的营门。

一时间焕然一新的现代军营,迎来了他的第一批军人。一群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军人,一群上过战场见过血的真正的军人。

二爷前世就是军人出身,一看这支队伍的状况,他就知道这是长时间连续急行军的结果。

急忙吩咐大营管理后勤的副官,做好军队入营的接待事宜。洗澡、检疫、饮用张三监管的“防疫水”,分配营房。配发新的军服被褥,及士兵的个人洗涮用品。

二爷早就准备了全套的后世陆军的个人用品。只不过此时配发的军服还不是正式的德制军服,只是二爷让陈寿亭赶制出来的用结实的斜纹帆布制作出的作训服。

(斜纹帆布就是船帆布,也是现代的牛仔布。)

“牧之大哥!辛苦了!这是一路急行军赶来的?”

在大营的教官办公室里,二爷递给张麻子一杯加了料的浓茶水。这是一位真正的爱国军人,对待这个时代真正有着大局观的爱国军人,二爷向来是毫不吝啬的。

他连自己的发小都没给过调配的能量液,他的空间能量池,现在是只出不进。他不得不小心的珍惜使用。

“这没什么!你不是说过吗,中国军人就得有一双跑不烂拖不跨的铁脚板!我深以为然。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要不是这些川渝子弟的铁脚板,我们还真有可能要吃大亏的。”

这话哪里是他张二爷的话啊!这是前世革命老前辈的经验总结。只不过被他剽窃借用了而已。

“牧之大哥!今后的军官选拔还要抓紧!虽然现在咱们只有一个军的番号,但咱们要照着100个师的基层军官配置培养军官。”

“怎么要这么多军队?咱们养的起吗?”

张牧之吃惊看着这个自己的义弟,他有点不明白义弟哪来的这么多钱?一个师可是将近20000人,100个师可是200万人的部队啊!

民国时期按正规编制;一个整编军团57500人,整编师团17500人,整编旅团5000人,整编团部1550人,整编营队435人,整编连队128人,整编排38人,整编班12人。

而二战时期的德国师是按战时编制的齐装满员师,每师18000人。德国实行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入侵时,动用了190个师,加上50万空军,共动用了550万人的军队。

如果二爷想在十月革命的沙俄混乱时期浑水摸鱼,在这没有坦克飞机的时代,咋也得150万人以上的军队。因为沙俄的国土面积实在太大了,几十万的人撒进去根本就起不了作用。

“牧之大哥!你放心吧!你只管多多的培养军官,养兵的事不用你操心。等进入了新疆你就会看到你兄弟我搂钱的能耐了!

现在,你啥也别想,这五个月你就跟在我的身边,好好看你兄弟我是怎样训练队伍的,也好以后你自己取长补短。咱们要把队伍打造出天下第一强军!”

二爷大算把在前世在部队学的那些战斗技能和军事理论全部再现于这个时代。培养一批技术和理论都过硬的文化军官,为新疆的军事学院的设立做前期的准备。

没办法,这时代的民国的军事理论教学,已经完全落后于实际战争的需要。

二爷必须把自己的班底培养成与时俱进的新型现代军人。只有这样,他的队伍才能以少数站稳于这个时代。

“是!督军!张牧之绝对服从督军命令!”

张牧之听完二爷的话,立即起立立定。

大声回答二爷的嘱托。以前二爷没有官职,他还可以随意称呼。但此时听了二爷的打算,立即回复了军人服从命令的本色。

“牧之大哥!现在就咱俩人,不用这样的!”

二爷对于张牧之对自己的态度,他内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自己果然没挑错人,一个没有私心的部队指挥官正是他所需要的。

“那可不行!一支部队不能没有司令官,一个狼群更不能没有头狼!”

张牧之还是立正的,用军人的大嗓门一本正经的吼着。

从这一刻起,他张牧之已经也只能把这个义弟当成自己唯一的长官了,而不能当成自己的兄弟。他张牧之是一个老兵,他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所谓的上行下效,他张牧之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下面的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他是一个老兵不假,但更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参与者,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那好吧!牧之大哥!这几天你们先好好休息一下,熟悉一下大营的情况。等乌兰察布的人到了,咱们就正式开课!”

“是!”

====

内蒙通往京城的土路上,行进着一支奇怪的队伍。只见由牧民和一些汉民驱赶着几群健壮的马群在前面奔跑着,后面跟一溜排成四个纵列的急行军队伍,在队伍的最后是五百多辆拉着草料跟给养的卡车。

道路太难走了,卡车上的后勤人员不得不,时不常的停车下来修路,因此就出现了这奇怪的一幕,车队反而落后于马匹人员之后。

没错,这就是乌兰察布流民收置点的南下北京的队伍。带队的是张牧之的老战友,一个讲武堂毕业的团级军官~刘鼎臣,管理后勤的副官是~麻城。(二爷的四保镖中的麻子,进入部队后恢复了本名。)

原来之所以近处乌兰察布参加培训的队伍拉后于汉中的队伍,就是因为随行的大批的马


状态提示:第五十六章 组建新一军(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