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穿越民国之也很精彩>第六十九章 新疆都督府第一号政府令

张大都督在汇合30万的后续三秦子弟兵后,为了尽快让这些新兵蛋子,形成战斗力,这货把这30万新军全部打乱,编入了新一军。

使的新一军扩编成了,拥有20个师的36万人的庞大集团军,并给他们按新疆边境线,划分了各自的边防驻防区。

(1)“布尔津河河口”的阿勒泰地区由1、2、3三个师驻守;

(2)“额敏河河口”的塔城地区由5、6、7三个师驻守;

(3)“阿拉山口”的阿拉山口地区由8、9两个师驻守;

(4)“伊犁河口”的伊犁地区由10、11、12、13四个师驻守;

(5)“别迭里山口”的阿克苏地区由15、16、17三个师驻守;

(6)“乌孜别里山口”的喀什地区由18师驻守;

(7)“红其拉普达版”的叶城地区由19师驻守;

(8)“因地拉科里山口”和“喀喇昆仑山口”的和田地区由20、21、22三个师驻守;

(之所以,张大都督的部队编制里没有4、14两个编号的师。

那是因为它们的师团谐音太晦气了,特别是对于随时要上战场的人来说,这两个数字简直是打击士气的魔咒!

所以至此之后,新疆的张大都督的队伍里,就再也没有了这两个编号!)

在新疆漫长的边境线上,以上这8个地区,就是从外部进入新疆境内的必经入口路径。

而其它地区,不是高原雪山就是险山峻岭,根本就不适合人类通行,就更别说部队大规模的调动了。

张大都督仔细研究后,又跟后世的资料做了对比,按各自区域的重要性,部署了不同的兵力。

其中1—4这四个地区,是北疆沙俄的主要入侵入口,所以必须重兵把守。

5—6山口主要是外部分裂势力的潜入途径,只要派个有民族工作经验的师长带领一个师就足够了。

7—8山口是英国这个搅屎棍,从印度偷运烟土和武器的走私进疆的主要入口,所以这里就需要一个心狠手辣不怕惹事的师长了。

分配完任务后,整编完的队伍在领完一个冬季的补给后,就按照各自的驻防区陆续的开拔了。

至此,二爷的新疆边防部署已基本完成。

剩下的就是扎紧口袋,肃清内部和进行新疆大建设了!

1915年7月26日,张大都督及其直属都督府警备团,跟10、11、12、13四个师的八万伊犁驻守部队,终于抵达了伊犁河谷的惠远古城。

伊犁河谷地区因雨量较充沛,被誉为“塞外江南“、“中亚湿岛“等美誉。

辖区内住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锡伯等47个民族成份,其中维吾尔族占大多数,其次是回族、蒙古族和锡伯族。

而汉族在全疆境内,只有区区的10多万人,约占此时全疆人口的5。

张大都督在伊犁将军府,看着历任督军府的人口记录档案,直皱眉头~~~人口政策任重而道远啊!

他张大都督大手一挥,霸道的撵走了将军府原有的全部仆人及属官笔吏,名正言顺的住进了伊犁将军府,这座集办公住家于一体的园林式古宅。

伊犁将军府位于新疆霍城县惠远古城内(今惠远镇)。

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

他张大都督自住进将军府,这就算正式上任了。现在新疆省的所有军政大权全集于他一身。

而张大都督上任后,发出的第一份盖有都督府打印的正式政府令却是一份不伦不类的通知:

中华民国新疆省督军府第一号通告:

自中华民国四年八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新疆省境内所有外国驻疆机构、各国领事,及新疆省境内各宗教机构,传教教士,非中国国籍之所有在疆外国人士。

必须以上述之规定之日内,到新疆省都督府报备。

取得督军府承认其外交权限,及活动范围,以及传教资格后,方可行驶其在新疆省内的各自权利。

否则,在规定之期限内,没有报备督军府之各国领事、驻疆机构、宗教传教士、科考队、个人探险家等,非中华民国国籍之人士、将被视为敌对间谍罪予以就地处决!

此告!

中华民国新疆省都督府(印)。

新疆省大都督张鹏翔(印)。

民国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张大都督这二货,通告发出后,就又当起他的“包工头”了,~~~过冬军营必须建好,这些前清遗留下来的军营都是什么破烂啊!大都督无力吐槽着,他可不能冻着他的宝贝学生兵们!

他压根就没考虑~你这全中文通知有几人能看得懂?

新疆都督府告示向来是多语言文字的。他张大都督到任的第一份政府文件,就改了以往的惯例!

你张大都督是要做哪样?~~~

张大都督上任后,不但第一份文件是全中文模式,就是以后的所有文件也从他张大都督始,全部鄙弃了多文字形式,采用了全中文格式。

从此后,逼得各驻疆使节和各宗教传教士,不得不寻找聘用合格的翻译或自己学习汉语。

否则看错了张大都督的文告,引起大都督的误会是要杀头的。

在他二爷的认知里,我在自己的国家就要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至于你们这些屁民能不能看得懂,无关紧要!

他张大都督的通知的本来也不是给这些文盲屁民看得!

那些相关人等,自然看得懂!就是看不懂,他们也会想办法弄的懂。否则,就别怪他张


状态提示:第六十九章 新疆都督府第一号政府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