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隋末之万钧之势>第330章罗使团入京

树欲静而风不止。

施一尘并不知道,她的表现在外人看来,更像在背后拱火,让皇上对皇后加深隔阂。

第二天一大早,出宫采购食材的太监便偷偷将消息送到了长孙府上。

别看长孙皇后不在宫内,但后宫到处是她的耳目。

皇上每天做了什么,见了什么人,都会有人向她汇报。

不在宫里的这几天,一开始她还能保持镇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有时候也变得患得患失起来。而且拖得越久,她越感觉到自己骑虎难下。

不止后宫中人心浮动,内阁的反应也让长孙觉得奇怪,不知道皇上和他们说了什么,总之好像突然之间没人在意她了似的。

长孙正在渐渐失去自信,舅母鲜于氏已经让人写信去汉中,向舅父高士廉告知京城内发生的事,以及可能出现的变故。

而太夫人更是让人日夜兼程赶赴河西,无论如何也要把长孙无忌带回来。

整个长孙府上一副风雨欲来的架势,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可对于朝堂上衮衮诸公来说,这是皇上的家事。

没错,魏征和李纲就是如此表态的。

姜万钧已经明确向内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未来的储君必须能够担负起江山的重担。立嫡立长那一套,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局势的稳定。但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太子能成功即位?

世家要皇上尊照他们选择继承人的方式来选储君,姜万钧觉得不妥。

皇帝既是天子,就应该对天下负责,若不能跳出“家族”的局限性,如何放眼世界呢?

姜万钧可谓是费劲口舌,甚至不惜搬出了“外戚”和“宦官”两座大山,来解释一个不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会带来的危害。

但终究没能完全说服内阁,内阁仅仅同意认真考虑。

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未来还要看“嫡长子”能不能争气。

实话实说,站在大臣的角度,他们当然也希望国家未来的继承人符合他们的心意。真选出一个“二杆子”,他们也头疼。

不过,若不立嫡立长,那么皇后的位子便显得有些尴尬了。

母凭子贵,皇后的身前如果没有太子支撑着,那么她的位子便不那么稳固。

这让魏征几人有些忧心,偏偏他们还不能将自己的忧虑告诉长孙皇后,甚至连暗示都不敢。若与后宫联手向皇上施压,暂且不说会不会惹恼了皇上,就是他们的行为也是违背了做臣子的本分的。

魏征不让人议论关于皇后的事,就是希望将此事冷处理,以免节外生枝,到时候就更没有办法收场。

新罗使团入京,距离长安城还有十几里,长安内的百姓就已经听说了。

很多人对于“新罗”这个国家相当陌生,稍微了解一点的,也仅仅是知道新罗远在东边,具体在哪,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

这年头,地图还没有普及,很多大宁治下的地名,也只有往来商队能够知道在哪。

有外国使团来长安,并不会让长安的百姓觉得意外,但这一次朝廷派出内阁宰相到城门口迎接却有些出人意料。

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使团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是不是太高调了?

李秀宁一直都有留意城内的动静,听说新罗使团来到了长安,还得到了非常高的规格的接待,她总觉的这里边有问题。

事实上姜万钧也是迫不得已,使团都快到了长安才向大宁透露,新罗国真平王的王女金德曼也在使团之中。

真平王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历史上,真平王死后,正是王女金德曼继承了王位。

金德曼死后,谥号“善德”,也就是传说中的那位善德女王了。

金德曼出现在使团之中,从礼仪上,姜万钧派出一位内阁宰相并不过分。

如果仅仅让礼部的官员去迎接,多少显得没有诚意,怠慢了客人。更何况,姜万钧还要大做文章,声势搞大一点,也好让高句丽藏在城内的“使者”着急。

事实上果然如同姜万钧猜测的那样,得知新罗使团到了长安,金泽立即向京兆尹表明了身份,请求觐见。

然后在姜万钧的安排下,两家使团住到了专门准备的宅院里,成为了邻居。

“陛下,高句丽的使团中有十余人并没有按照要求住进别院,而是在城内潜伏了下来。”宫宁一直让人盯着高句丽使团的动静。不过这么说不准确,在高句丽人没有表明身份前,他们“使团”的身份是不被承认的,应该称之为“细作”。

“有点意思,是准备刺杀新罗的使团吗?还是准备对朕动爪子呢?”姜万钧对高句丽使团的反应不觉得意外。

如果自己是高句丽使团的负责人也会这么做,除掉新罗使团是最划算的,人都死了,大宁能怎办?想联合也做不到。

不过若想利益最大化,最好是杀掉他这个大宁的皇帝,杀不掉就激怒他,在长安制造混乱,然后嫁祸给新罗人。

正在打盹的赤牛听到姜万钧的话,站了出来,“陛下,对方胆敢在长安乱来,这是对陛下不敬,对陛下不敬就是对大宁的挑衅,臣请旨立即捉拿问罪。”

“你打算以什么罪名捉拿人家?人家如果不承认身份,就说自己是商人,现在又没犯什么错。”姜万钧不可能现在就动手,现在拿下高句丽使团,岂不是等于明明白白的告诉新罗人,大宁已经与高句丽决裂了。

更何况,在对方没有犯大错的情况下,抓


状态提示:第330章罗使团入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