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黑山军大营已然乱成一团,冲天的火光以燎原之势,蔓延到了整个营寨的每一个角落。
“你们都给我听着!王当已死!这是王当的首级!
我劝你们所有人立刻弃械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马超特地命一位嗓门大得出奇的将士,负责一手持盾,一手提着王当的首级,在营中来回穿梭,以此瓦解敌人仅存的那点儿战斗意志。
效果好得出奇。
大概王当的首级都没有派上太多的用场,只因在目睹无数战友被烈火焚身,而侥幸掏出营帐却发现自己要面对上万全副武装的精锐骑兵之后,黑山军的“幸存者”们,就立刻放弃了负隅顽抗的念头。
而王当的死讯,对他们来说,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压倒他们侥幸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场本就难度极低的战事,随着黑山军士兵们的投降,才算彻底告终。
可惜营地已经被烧成灰烬,只留下一些残骸,像再利用已经不可能了。
楚云只好连夜将战俘们带回无极,再做定夺。
负责镇守无极和看着曹丕三兄弟的曹休,听闻楚云凯旋,即使深夜也立刻爬起来,大开城门迎接。
面对曹休的吹嘘和奉承话,楚云、马超等人都只是笑着摆摆手表示敷衍了事,奔波厮杀了一整日,大家都很疲惫,于是将安排战俘的工作交给曹休,楚云、马超和王平就各自匆匆返回自己的住处休息了。
翌日,庞德也平安引军返回,楚云开始着急众人商议该如何处理这批战俘。
被俘虏的黑山军大概有五千人左右,这点儿兵力现在根本入不了楚云的眼,一番商讨之后,众人觉得不如就索性多卖张燕一个人情,把这五千战俘还给他。
不过令楚云等人意外的是,一听自己即将被交还给张燕,黑山军的俘虏们各个是哭爹喊娘,央求着不要把他们送回去。
这也难怪,毕竟当初他们都是选择背叛张燕,跟王当一起离开,如果现在回到张燕麾下,以后也不会好过。
不过权衡利弊,众人一致认为,无论是把这些人视为张燕的人进行归还,还是把“背叛者”交到原主人的手上听凭处置,都是卖张燕一个人情的好手段。
至于这些黑山军们的感受,不好意思,事实上他们确实背叛了原本的主公,楚云没有过盛的怜悯之心留给他们。
楚云命庞德带领五千精骑,将一封自己亲笔写下的书信与五千俘虏一起交到张燕的手上,并静静等待张燕的回复。
在此期间,曹丕三兄弟已经对本就不繁华的无极城觉得厌倦,看样子是已经彻底没了兴致。
但楚云果断地驳回了他们先行回邺城的请求,一是怕他们途中会再出什么差池,二是楚云不放心他们回到邺城会碰到什么事。
楚云很清楚,在邺城,很可能还有另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在等待着他。
而曹丕三兄弟,也算得上这场战争的助力。
张燕的态度没有出乎楚云的预料,他不仅盛情款待了作为来客的庞德,还在回信中用上夸张的言辞,来感谢楚云的帮助。
最后,他还提出愿意亲自前往无极拜会楚云,并向楚云表达谢意。
收到回信的楚云,能切实地感觉到张燕的诚意。
亲自来拜会楚云,等于把生死完全交托到楚云的手上。
见张燕已经有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觉悟,除了佩服他的胆色和理智,楚云再无其他想法。
五日后,张燕果真亲自带着百余随从,从真定赶赴无极,拜会楚云。
楚云特地命甄尧做好准备,在甄宓招待张燕。
初次会面,楚云在见到张燕的一瞬间,就意识到此人与自己预想的形象完全不符。
楚云本以为这种草莽出身的人,就算现在被朝廷收编,拜将封侯,身上也难免会抱有一些最贼寇时的陋习。
那种五大三粗的形象也不时在楚云的脑海中自动浮现,耳畔也许会幻听出“你这黑厮”一类的话。
不过很明显,张燕与这种刻板形象存在着天差地别,如果不是对方已经自报身份,楚云甚至会怀疑,他是个饱读圣贤书的儒生。
张燕不可能派别人伪装自己,虽然楚云此前从未见过他,但不代表别人也没见过他。
安排会客的地方是先前甄尧用来招待楚云等人的甄府大堂,此时甄尧已经提前将空间腾出来,偌大的厅堂,只有楚云、马超以及前来拜会的张燕。
楚云的本意是与张燕单独会谈即可,因为在这之前,张燕已经被搜过身,不可能藏有任何匕首一类的兵器,即使他来者不善,要伤及楚云的可能也几乎为零。
但马超还是不放心,坚持要在楚云身边担当护卫一职,考虑到这是马超的一片忠心好意,楚云再三推辞无果后,就没再拒绝。
“末将张燕,见过车骑将军!”
张燕一见楚云,就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安坐在圆桌旁的楚云笑了笑,示意张燕可以坐在自己的对面。
“平北将军远道而来,来者是客,请先坐吧。”
“谢将军!将军早已名扬四海,天下皆闻,末将本该早就亲自来拜会,只可惜前些日子军务缠身,还望将军切勿怪罪。”
张燕的态度摆得比与楚云书信来往时还要低,这让楚云情不自禁地真心佩服起这个男人。
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