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尴尬地在一边站着,做为电影院线的总经理,是他要求只能排出两场,现在那些破口大骂电影院经理的声音如同一个接一个的响亮耳光,打的他满眼冒金星。
很快,他便掏出电话,给这家电影院的经理打了过去。
“我是爱德华,马上安排加演,什么?加演哪部电影?**,还用说吗?难道你不知道你的售票厅里马上就有两百多人要暴动?混蛋,马上安排加演两场《两杆大烟枪》!”
重重地关了电话,爱德华看着这些因为史密斯的电影而有些癫狂的人们,只觉得呼吸都有些不顺畅起来。
今天,不用看数据报表了,今天两场的上座率,绝对是百分之百!
哦天啊,从第一场不足百分之十的上座率,短短三天便天翻地覆,一举冲到上座率百分之百,这电影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这么让人疯狂?
爱德华打定主意,今晚,必须看看这部电影。
很快,电影院传来广播声,加演!
情绪激动的人们终于安静下来了,只要有票,哪怕是十二点,哪怕是半夜两点,也必须看到这部电影,黑色幽默巅峰之作的电影!
当爱德华先生与浩浩荡荡二百多位将放映室坐满的观众们,一齐捧着肚子扶着墙出来的时候,他便下定了决心,明天,星期五,将《两杆大烟枪》的播放场次扩大到一百块,不不不,二百、或是三百块屏幕!
冲击今年票房冠军的黑马,这部简直让人惊叹的电影,会让所有人挣个盆满钵满的电影,终于如同蛰伏于深海的东方巨龙,终于要来了!
就在爱德华做出正确决定的第二天,周五的《世界新闻报》上,终于刊登出了全英闻名影评人卡尔文先生对《两杆大烟枪》的影评。
“经典中的经典,创造一个新时代的作品――两杆大烟枪”
早在周一,我便看了这部电影。原本,我是抱着对《调音师》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好奇的心态去看的,但做为影评人这么多年,我从来没看到任何一部电影在视觉与听觉上,给我如此多的冲击与思考。
我原本想着,再看一遍,再看一遍我就能明白了,可直到我看了第八遍,直到身边的观众从第一场的寥寥可数到整个放映室暴满,外面售票厅里甚至还挤满了想要买到票的观众,我才知道,这部电影,已经完全不能用普通的眼光来注视了。
我不想说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有多么现代感与冲击力十足,也不想说剧中人物满口的伦敦腔有多么讨喜和搞笑,更不想说那些飘逸的风衣与劲暴的姻音乐有多么诱人,我只想说一点,这部电影的结构,如精巧绝伦的梅比乌斯之环,让人目不暇接到拍案叫绝!
如果将一张纸条,头尾相接,你会发现他本身有分里面和外面,两者是不相交的。这是一个普通的纸环。
如果你将纸条的头转一圈后(180度)再和尾相接,你会发现里面和外面是可以相通的。这就是有名的梅比乌斯环。
在普通的纸环中央之处用剪刀横剪一周,便将原来的环剪断为两个较窄的纸环,其宽度为原来的一半,而长度保持不变。但如果以同样的方法剪开一个梅比乌斯环,得到的就不是两个环,而是一个更大的纸环,一个扭了两转的环!
《两杆大烟枪》中的黑色幽默绝妙地让我们想到了梅比乌斯之环。主角们忙忙碌碌、波折不断,可是到头来却貌似什么都没有改变,所做的貌似都为无用功。由一个环还是变成了一个环,开始=结束。巧合、荒谬、无奈、嘲讽,在现实中戏剧化众多巧合下的奇趣,奇趣产生种种笑话,笑话中夹杂着无奈,无奈里伴随着嘲讽。眼睛看着,嘴上笑着,心里沉着。这时,它们已经不是同一个环了。
一场赌博,两次抢劫,三帮劫匪,四个徐混,无数笑料。没有完成的发财梦,从开始的没有钱,到结束还是没有钱(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
浓重的英国伦敦口音超级配合整部片的黑色幽默风格。用镇定、严肃的英式英语说出搞笑的台词,给人强烈的对比感,有种滑稽的效果,像是长相滑稽可爱的大毒枭镇定的声称自己不贩毒。
整部片子充满着梅比乌斯式的黑色幽默,每个人做着自己的小事情,却造成了大混乱。一些人因自己而死。追随着主流道德,展示着伦敦混乱街区的混乱的事情。它本身也是一个梅比乌斯之环,做与不做有着同样的结果,但一个有着丰富的过程,一个却没有。
有人说史密斯先生拍这部电影声称要与教父比肩是自大狂,我倒想说一个事实,最少在让人笑得流眼泪,趴在沙发上直抽抽的程度上面,教父,还真比不上。
如果你想在这部电影里找到快乐的时光,带上你的朋友们去看吧,你一定不会失望。
如果你想与在朋友们面前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去看吧,你会成为将要席卷全英的潮流先行者。
如果你想见证一个奇迹的上演,那么去看吧,奇迹已经诞生!
卡尔文的影评在世界新闻报上占据了娱乐版最为显著的位置,也吸引了大批影迷们的目光,再加上这短短几天内便疯狂卷起的浪潮,让整个英国电影界娱乐界为之哑口无言!
什么?那个自大狂拍的电影,真得有可取之处?
有没有搞错?
不仅仅是普通的影迷们借着周五的时光成群结队地开赴电影院,好尽早一饱眼福,媒体记者们与影评家们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