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崛起草原1632>第134章炮击骚扰

“等同于大明皇帝?”德格类两眼放光,什么诸侯不诸侯的对德格类来说不太好理解,毕竟德格类的历史水平有限,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更是少有耳闻,不过说到大明皇帝,那就很好理解了,那可是所有有野心的人的最高目标啊!当年老爹起兵反明,其目的不也是为了那样的目标么?什么七大恨那完全就是扯蛋。

“是的,当然了,初期成立的诸侯国肯定比不上大明那么富庶,那就需要各个诸侯国自己动手去积极建设,如今的大明不也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建设起来的么?而对于这一点,陈某也有相应的方案,只要各个诸侯国按照陈某的方案,因地制宜去积极动手建设发展,迟早也能变得像如今的大明一样的富庶。这方面旗主不用怀疑,也许很快旗主就有机会见识到集宁在这几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会明白陈某对于建设这一块可比打仗方面强得多。”

陈坚差点把自己都绕晕了才让德格类有一点点动心,不过这些都只是嘴炮,想要将德格类拉上贼船,肯定得来点实际的,也就是必须要展示一下实力,打败黄台吉无疑就是非常好的证明。对德格类而言,虽然与黄台吉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德格类深知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兄弟情分,真正的亲兄弟莽古尔泰完全是被黄台吉压着出不了头而郁郁而终。而且德格类也深知自己不止不受黄台吉待见,与其他兄弟比如代善,多尔衮兄弟等人也玩不到一块去,正蓝旗也在八旗之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所以,德格类并不在乎黄台吉以及满八旗的胜败,若不是身份摆在那里,自己又没有那个实力另谋他途的话,德格类恐怕早在哥哥莽古尔泰死后就跟他们分道扬镳了。而如今陈坚给了他更多的选择,德格类才不会管他黄台吉的死活呢,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啊,自己现在可是身在明军营地,虽然看样子陈坚并没有限制自己的人身自由,自己大概率可以来去自由,但手下的数千人陈坚肯定是不可能让自己带走的,也就是说,自己最多只能以一个光杆司令的状态回去,而自己以那样的状态回去,会得到什么结果完全可以预料,估计能像阿敏一样仅仅只是被圈禁就是最好的结果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被黄台吉当做反面教材直接处死以儆效尤。既然如此,不如干脆作壁上观,谁赢了自己就跟谁混算了,但就内心来说,至少现在看起来,显然跟着陈坚混比跟着黄台吉混要让人愉快得多。

陈坚浪费这么多口水来说动德格类也有自己的考量,毕竟陈坚不是那种喜欢搞种族屠杀的屠夫,而在打败建虏之后始终要找一个合适的代理人,目前来看德格类就是比较适合的人选,有必要的身份背景,但又不像黄台吉或是多尔衮那样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因此用他来作为建虏的首领可以使得满人很难有太大自主性,只要自己能够掌控好德格类这个人,那么就可以基本杜绝今后满人内部产生什么乱子。

现在,要做的就是彻底击败满八旗,为德格类以及孔有德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两白旗去年已经覆灭,刚刚正蓝旗又几乎全部被俘掳,满八旗已经八去其三,变成了缺胳膊少腿的残军,再除去留守沈阳的两旗,如今锦州城外就只剩下了三旗人马,分别是正黄旗,镶红旗和镶蓝旗,人数两万出头,加上两万左右的蒙古人马,总兵力大概四万多,从兵力上来说,明军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明军营地距离建虏大营有五六里地,正好在新军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这是陈坚经过估算之后特别选定的扎营位置。在这样的距离上,可以利用大炮的射程优势非常从容地对建虏大营发起骚扰性的打击。

按惯例,陈坚带领明军夜不收队伍对这五六里范围的建虏探马进行了清除,不让黄台吉完全搞清楚明军的底细。

接下来的时间,建虏就不要想安生了,每天都有十来枚炮弹不定时地落到建虏大营内,炮弹的落点也是随机的,根本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这样一搞,死伤倒是不大,但对大营内的每个人的神经都是巨大的折磨,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枚炮弹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使得每个人包括黄台吉一直都是神经紧绷,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过三天时间,整个大营内多数人都被折磨得疲惫不堪,面对看不见的巨大威胁,白天晚上都提心吊胆的,精神高度紧张,精力消耗比仅仅睡不好觉可大得太多了。

说起来既然有先进的大炮,对着建虏大营一通覆盖射击绝对可以让建虏损失惨重,但不是陈坚仁慈,而是没有那么多炮弹拿来浪费,现在别说炮弹,就是子弹都要省着用,这可不是后世,后世美军可以对一个小小的硫磺岛浪费两万多吨炸弹,人家可是有着强大的生产线做后盾的,以目前自家基本纯手工的生产状况,哪能像人家那样任性呢?所以只能以这种不分昼夜的骚扰方式来扰乱建虏的神经,从而达到降低其战斗力的目的。

面对这种数里之外的炮击,黄台吉毫无办法,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军心就会被打散,这样显然是不行的,但该如何应对呢?说到底无非两条路,一是就这么无功而返撤回沈阳,第二就是积极迎战,冲上去与明军一决胜负。若是就这么撤回沈阳,那就等于承认此次计划彻底破产,此次本就是想要通过打击明军重新建立满八旗的信心以及消除因两白旗的覆灭给自己的威信


状态提示:第134章炮击骚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