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道田>0366 心病

几个人再转了一会儿,没发现还有什么问题,就重新回到三楼。透过窗子看进去,徐毅看到肖璃早已经从床上下来了,正坐在沙发上面,两手握在一起叠在小腹前面,望着正对着沙发的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门刚一打开,徐毅错愕地看到,原本安静地坐在那里的肖璃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直接从沙发上蹦了起来,一脸惊惶地朝门口望了过来。

看着手足无措地站在沙发边上的的肖璃,徐毅蓦地有种心疼的感觉,脑子里突然跳出个稍微有些陌生的词汇——创伤后应激障碍。

“梁姐,莎姐还有肖璃你们都别站着呀,咱坐下先休息一会儿再说。”徐毅笑着招呼几个人坐下,自己却陷入了沉思。

国家《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上面的定义把创伤后应激障碍定义为一种相对比较少见的延迟性应激反应,是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并且会长期持续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这种精神障碍最典型的表现是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患者长期处于创伤后心理失衡的状态。

任何天灾人祸,对于面对者而言,总是一次灾难。不过现阶段,除了那些主动就诊的患者以外,往往只有在群体性灾难事件发生,有心理干预小组深入灾区的时候,受害者才能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预。

就群体性灾难事件而言,灾后干预一般来讲需要包括两种干预,一种是维持灾民正常生活的物质干预,二为为矫正灾民心理创伤,保障心理健康的心理干预。相对而言,灾民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却未必随着时间愈合。有资料表明,只有百分之七十出现创甚至有百分之三十的灾民在日后的生活中出现各种精神问题。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有些心理创伤往往会伴随着他们一生。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对于精神疾病认识的提高。国内对于群体性灾难事件的心理干预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广泛性的灾害心理干预是,应该是从非典爆发的时候正式踏上历史舞台走上救灾第一线。近些年数次重大灾害事件发生时,背后往往都有一群默默工作着的心理治疗师或者是精神科医生,针对灾难对受灾人群产生的心理影响。分别从生理方面、认知方面、情绪方面、行为方面进行矫正及心理辅导,尽量抚平灾难性事件对于个体的心理影响。

尽管群体灾难性事件干预现在看来开展得相当不错,而且还在不断完善着,只是对于普通人的心理干预,国内可以说尚处在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中。

受限于社会整体对于心理学或者精神病学认知的不足,缺少对于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重要性的认识,甚至还存在不少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的歧视与排挤,这无疑使得心理疾病以及精神病疾病防工作进行得举步维艰。

可喜的是现在国内大一些的城市往往都有一些心理咨询热线,能够对那些对心理疾病以及精神病有一定认知,能够自主求助心理咨询的普通人群施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以及指导就医。不过同样因为投入不足。以及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所以各地的咨询热线同样存在不同程度利用不高的现象。

肖璃,算起来应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理受到极大创伤,而没有受到及时得到有效心理干预的例子。

肖璃当初父母出事的时候,她正处在高中二年级。学业压力本来就比较大的阶段。一场飞来横祸,让一个幸福的家庭崩解,使得她一下子变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儿。这种丧亲之痛必然对她的精神造成严重的冲击,再一定程度上使得她的内心世界处在崩溃边缘,甚至连身体机能都出现紊乱,出现了应激性溃疡。

虽然不是所有的重大事件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不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创伤后应激性障碍还是有着一定的发病几率,很不幸肖璃恰好在内。当年她尚未成年,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比成年人更差,外加简单的环境使得她难以应对太过复杂的情绪变化,所以在遭受重大打击之后,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本来就很高。

徐毅暗自叹息。哪怕在她后来父母入土下葬的阶段,如果能对她施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即便当时不会看到什么效果,恐怕现在也该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可惜自己从梁娅悦的口中从没听说过有心理干预的治疗。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发展,最终导致肖璃错失了心理干预的最佳期。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创伤共同作用下,她最终还是因此留下了难以自愈的心理创伤。

之前徐毅问过梁娅悦肖璃的状态,她并没有说过肖璃有过什么非常精神问题。很显然这表明肖璃的精神症状表现得比较隐匿,又或者是病情比较轻,在她刻意掩饰之下,在熟悉的环境中完全可以不没被他人察觉。

肖璃今天身体不适,几个人——尤其是梁娅悦下楼以后,空荡的房间就只剩下她一个人。身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就会使她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这才诱使她表现出病态的紧张,甚至是过度的警觉。

徐毅反复推敲了一下,联系到肖璃从活泼开朗变得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对亲人也变得冷淡的性格变化,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做出了这样的诊断——肖璃身上还有精神类疾病存在的迹象。

至于肖璃为什么非常固执地拒绝就


状态提示:0366 心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