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汉神医>175、盐铁论

今日乃天禄阁策辩最后一日,一大早刘病已、张彭祖和杜佗便搀扶着澓中翁如往常一样过来天禄阁,还是往常一样坐在后面旁听。

朝廷的这次策辩从二月份开始至今已经有半年了,现在已经是七月,进入了盛夏时期,天气很是闷热,虽然他们是一早就过来,但是仍觉得热气腾腾。

大厅上已经坐满了人,这使人更加觉得热,虽然大厅四周的竹帘都收起来,但是却没有一丝风透进来,因此人人都是汗流浃背的。

好在人手都有一把葵扇,当然像澓老这样的老先生,摇葵扇久了手都会酸的,因此刘病已他们三人也是很乖顺地帮他摇扇。

今天台上又多了一人,便是大司农杨敞,只见他一早便跟杜延年一起过来,并坐在他身边,看得出他们两个人的关系还是蛮好的。

跟杨敞一起过来的还有杨恽,他就坐在刘病已身边,跟着旁听,后面这几次策辩,他都有过来旁听。

最后一日,丞相田千秋当然有话要说,他先宣布今日乃最后一日,因之前的策辩有几次差点大打出手,因此他再强调一下纪律问题,说是要君子之争,不要随便动粗,随便动手,当然每次差点打起来的起因都是燕王刘旦派过来的那几位所谓的文学学士挑起的。

这次轮到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李文龙先开炮,估计是这些日子来他对儒生的某些表现很不满,因此一开口便有十足的火药味,只听他站在中央,指着群儒说道:“你们这帮所谓的读圣贤书人,整天抱着古书哼哼唧唧,专门背诵那些死人的语录,在这方面,朝廷官吏是不如你们文学的;你们贤良文学只知道牢狱在朝廷后边,但却不知里边的事情,就是听说了里边的事,也不知怎样办好;治理民事,就像木匠用斧头砍削木材,符合标准就算可以;杜周、王温舒等人用法律制裁坏人,判刑定罪,这样以后才使得强盗、坏人的作案被禁止;因此射箭要看准箭靶子,治理国家要依靠法律;舜、禹是以文德禅让君位,商、周是以武力夺取天下,时代不同就各有一套治国的措施和办法;想用敦厚朴实时代的办法,来治理今天那些狡诈的坏人,就像是要去拯救下水淹没的人,还在慢吞吞地按部就班来,去救火时还要互相谦让,哈哈,真是可笑,可笑!。”

是有点火药味道,满满地一枪都是子弹,等着开战吧。

但这次却很奇怪,儒生这边并没有立马开炮,沉默了一阵后,坐在最前面一直没有吭声发表意见的一位年过三十的中年人站了起来,只见他整整衣冠,大踏步走了出来,站在中央向着台上行礼,而后再向属官御史这边的人也行礼。

行完礼后,只听到他轻声细气地说道:“学生九江祝乃晋,听完刚刚这位大人对我们读书人好像有点看法,请听我慢慢道来;周文王时,百姓善良,但到了幽王、厉王时,百姓便很凶暴,这并不是人的本性不同,而是由于社会的风俗所造成的;因此,商周之所以昌盛,夏桀和商纣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商汤王、周武得了像伯夷那样廉洁的百姓,国家才治理得好;夏桀、商纣也并不是因为得了像柳下跖、庄跖蹻那样不守本分的人,国家才衰败混乱,故国家的兴盛和衰败并不在于百姓;孔子说过一句话,审理诉讼案件,我们都是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一定要使没有人打官司才好,要想不发生案件难,而审理案件却是容易的;不从根本上推行仁义给以引导,而总是在事件发生后才用刑法去制裁,古时认为这是愚蠢的,而今天却以为是明智的;以刑杖来制止社会混乱,用严法来代替仁义,古时认为这是奸臣,而今天却当作贤者。”

祝乃晋的一席话看似软绵绵的,实则绵里藏刀,当然也是引来儒生一片的喝彩声。

......

就这样,策辩在争吵声中结束了。

这次天禄阁策辩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之议”,而那位做记录的桓宽,在若干年后将其记录成为一篇千古论文《盐铁论》。

盐铁之议是当时的谏大夫提出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借用当时的皇帝汉昭帝之名下诏,将各郡国各州县推荐的贤良文学聚集在长安,调查民间疾苦,并在未央宫天禄阁举行策辩。此次策辩中,贤良文学们请求朝廷废除盐、铁、酒的官卖,废除均输等法。

其实这些措施都是当时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在其之前任大司农时制定的,自然得到他的强烈反对,结果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辩,这便是著名的盐铁之议。

贤良文学们信奉儒家思想,而桑弘羊推崇法家思想,此次策辩中,双方就造成民间疾苦之原因、同匈奴是战还是和的政策以及治国方略都进行交锋,最终,由于双方的立场地位观念等巨大的差异,未能达成一致的思想。

策辩结束后,朝廷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霍光借助这帮贤良文学学士,得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经济上也使得官营政策有所收缩。而那些贤良文学们大多都被朝廷所用,被霍光所用,充实了他的力量,这也标志着汉武帝之前的政策到了现在产生了大多改变,帝国已经开始转舵。

会议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主流上看,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坚持了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将


状态提示:175、盐铁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