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我的第三帝国>第506章 505战斗开始

巴顿其实是很想率先起攻击的,因为他知道对面的德军并没有做好真正的战斗准备。不过他依旧只能耐着性子等待,等待他的优势时间到来。

大家的心里其实都非常清楚,即便是装备了m4谢尔曼坦克,英美联军的装甲部队依旧不是德军装甲部队的对手,如果贸然进攻,巴顿手里有限的装甲力量将遭到非常严重的损失。

从苏联方面得到的情报显示,德军装甲部队在防御中也同样犀利无比,他们往往可以通过边打边撤的方式取得惊人的战绩。而且熟悉装甲部队作战方式的巴顿知道,德军的坦克炮在射程以及威力上比美军具有优势,让德军装甲部队起飙来,很可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于是巴顿只能等待,等待后面部队跟上来,把美国人最引以为自豪的155毫米口径榴弹炮部队送到前线上来。这样一来美军就能够依靠及时的支援火力分割德军的装甲部队,再用炮战的胜利来支援他的坦克作战。

耐心的等待终于有了回报,对面的德军似乎也在等待,所以巴顿可以心安理得的等着自己的炮兵选择好阵地,然后动坦克起进攻。

就在巴顿等待他手里的炮兵王牌的时候,隆美尔也在等待,不过他等的可不是自己的炮兵,而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的到来,隆美尔善于破坏对手的火力体系,这是他减小伤亡的一个小秘诀。

他很快就拟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就是把自己手里的虎式坦克都集中起来,安排在了自己的右翼,他决定用第二次迂回包抄的办法,击溃面前的英美联合第8集团军。

部队的迂回包抄需要时间,所以他只能静下心来等待,等待敌人率先起进攻,或者等待反击的时间之后自己起进攻来缠住对手。

因为这样的原因,巴顿还有隆美尔都没有率先起攻击,而是在看似犹豫的等待,等待着最符合自己方面的机会。不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他们差不多都完成了自己的战役部署,于是真正的战斗也就随之拉开了序幕。

巴顿的坦克率先在一轮炮火准备之后起了攻击,上百辆坦克掩护着步兵开始接近德军的防线。时不时有一辆m3型坦克停下来,然后对着远方开炮射击,然后这辆开炮的坦克就被其他的美国坦克越,落在了后面。

很快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就开始了它们的还击,不过隆美尔率先送进战场的,是他麾下的轻型坦克师,装备的是比较老式的p-3型坦克,也就是三号坦克。

这些坦克经过改进之后,装备了一门中等身管长度的75毫米口径大炮,威力虽然不如代号p-4型坦克的豹式坦克,却也算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火力配置了。

在三号坦克的掩护下,德军步兵很快就稳住了阵脚,机枪还有突击步枪猛烈的开火还击,打退了美军的凶猛进攻。但是还没等德军将士松一口气,美军的第二轮火力压制就开始了。

炮弹如同雨点一般落在德军的阵地上,几辆来不及撤退的三号坦克被击毁在了沙丘上。训练和战斗力较强的英美联军第8集团军的战斗力显然不是德军之前遇到的敌人能够比拟的,他们的作战素质其实并不比德军差,有些环节受到的训练甚至还要更好。

如果抡起战斗经验来说,这些英美联军在之前已经和德军遭遇过,所以也并不是刚刚进入战场环境的新兵,他们虽然依旧欠缺经验,不过已经比1937年时候进步了太多太多。

美国人不会打仗,他们已经忘记了2o年前那场遥远的胜利自己究竟是如何拿到手里的了。他们习惯用密密麻麻的火力覆盖对手的阵地,然后用优势的兵力去碾压对手。所以说美国人不会打仗,但是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掩盖这么一个事实。

当一个不会打仗的民族可以量产数不清的坦克飞机,可以让这些坦克飞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性能的时候,他们把自己不会打仗的弱点掩盖的很好很好,一直到195o年遇到了一个打了11o年战争的东方巨龙之后,他们才知道世界上也有飞机大炮摆不平的事情。

不过此时此刻美军的火力确实过了德军,他们的炮兵疯狂的倾泻他们的弹药,把德国防御阵地炸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德军掷弹兵顽强的坚守在自己临时挖掘起来的战壕中,面对美军的覆盖炮火寸步不让。

很多德军的机枪小组故意放过了美军的坦克,然后突然冒出来攻击后面跟着的步兵,他们没有打算活着离开,而是抱着打光弹药杀伤敌人之后就去死的心态在猛烈攻击。很快双方的伤亡就直线上升,不少阵地上双方士兵的尸体甚至填平了深深的战壕。

“喂?喂?你给我说清楚一些,对!美军的炮击仍然在持续?给我顶住!”一名德军军官抓着电话听筒,大声的询问着前线的一个营的伤亡情况,不过美军的炮火竟然让他听不清对方究竟在说什么。

“这里还有这里,以及这里还有这里,美军的坦克突破了防线,正在向我军防线的纵深推进。”参谋长指着地图向隆美尔汇报了交战的情况。

“让第7装甲师的1团顶上去,把右翼美军的装甲部队阻击在第二道防线上!下死命令,不得后退一步。”隆美尔正在等着他的迂回部队从侧翼起攻击,所以他不得不用弱势的兵力防御自己的前方阵地。

轻型坦克师对阵美军装甲部队的时候虽然没有吃亏,不过却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因为暂时没有得到空中支援,德军的三号坦克已经被击毁了4


状态提示:第506章 505战斗开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