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我的第三帝国>第575章 575炮火

隆美尔为了攻陷托布鲁克,用了一个非常笨拙的老办法,这个老办法就是用大口径火炮来攻击坚固的要塞防御体系。但是在北非地区,因为运输和技术问题,双方都很难使用口径超过300毫米的巨炮,甚至连2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都不多。

偷偷往非洲这种不毛之地运输大口径火炮显然不太现实,于是隆美尔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大口径火炮多如牛毛的意大利海军舰队。于是一份利用海军支援陆军行动的报告被送非洲送到了柏林,最高统帅部里一份名字叫做“大号闪电”的计划就新鲜出炉了。

这份计划准备调用三艘意大利老式的战列舰,对托布鲁克地区进行一次炮火支援行动。不过当意大利人拿到这份炮火支援计划的时候,墨索里尼立刻下令海军集结能找到的所有力量。意大利海军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恶气,所以这一次它们打算证明自己。

于是除了在南大西洋损失惨重的战列舰之外,意大利找来了他们能找到的各种作战舰只。一些原本拿不出手的老式战列舰用来对陆支援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意大利海军新老搭配,拿出了4艘战列舰的超级豪华阵容来。

至于为什么一艘法国战列舰出现在这里,完全是因为另外一件事情的阴差阳错了。原本戴高乐的法国流亡政府不想一直寄人篱下,无奈几个海外殖民地都被轴心国的攻击给搅得天翻地覆,于是戴高乐就看上了法国力量相对比较强大的北非地区,义无反顾的插手了法属索马里地区的争夺。

英国这个时候其实是支持法国流亡政府向非洲增加力量的,于是对法国流亡政府干涉法属索马里的事情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这一下可算是让维希法国彻底忍无可忍了,于是维希法国派出了自己的海军,加入到了意大利舰队之中,对英国人和英国人支持的戴高乐政府展开报复。

这一回法国的维希政府可是有了切肤之痛,于是派出了库贝尔号战列舰,这艘老旧的战列舰虽然不太适合高强度海战,不过其拥有的侧舷5座双联装火炮结构对陆地支援简直就是可怕的大杀器。

如此庞大的一支舰队现在还没有完全组建完成,因为法国舰队的旗舰黎塞留号正带着刚刚修好的敦刻尔克号在赶来的路上,如果算上这两艘战列舰的话,轴心国集团在托布鲁克附近海域集结的战列舰就有7艘之多,大口径火炮在那个时候就会超过50门,对整个托布鲁克防线的考验都将是空前绝后的。

在托布鲁克近海参战的意大利和法国海军和上一次帮助德国登陆英国时候不同,那个时候双方海军没有合作的经验,而且都是迫于德军的压力,无奈出兵应付差事。所以德国登陆英国的海军对陆炮击支援做的非常乱套。

所以这一次和上一次可不太一样,意大利的海军是急于证明自己在地中海上的存在感,拼着老命准备表现一下自己的实力。而法国海军完全是报仇而来,更是比之前更加用心。于是双方在托布鲁克的表现要比在英国海域的表现强上太多,数十门大炮猛烈开火,把英国人的阵地给轰得天翻地覆。

意大利人有托布鲁克的设计图纸,虽然这份图纸非常的潦草和不专业,但是依旧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参考文件。一些火力点和战壕可以加固改造,可是一些重要的防御设施却无法挪走,比如说弹药库和大型兵营等地区,即便没有了原本的设计功能,也绝对是值得轰击的重要目标。

按照意大利人的记忆和德军空军侦察机的侦查照片对比,隆美尔确认了大部分的军事设施和一些隐蔽的重要目标。这一次有了海军的巨炮支援,他不慌不忙的一点一点清理着已知的敌军聚集区。

“加富尔号!你的炮弹没有击中目标,向南修正17米!对!向南修正!”一名把脸贴在剪式炮队镜上的德军炮校士官正在引导意大利战列舰上的火炮进行射击修正,有了这些观察哨的帮忙,意大利人发现自己的火炮其实还是可以用精准两个字来形容的。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加富尔号战列舰的下一轮射击砸在了英国守军的阵地上,一个看上去非常结实的机枪碉堡被一发大口径炮弹击中,整个顶部都被掀飞了起来,周围被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工事也因为巨大的晃动被破坏殆尽,周围横七竖八倒着很多英军士兵的尸体。

“漂亮!加富尔!你击中了目标!对方完全被摧毁了!现在,重新调整火炮角度,坐标,53,77!开火!……”一个接着一个的英军阵地被大口径火炮光顾,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英国人发现德军并没有强攻任何地区的防线,但是这些防线大部分都已经被火炮破坏成了一堆废墟。

另一个时空中,打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几个要素,现在都反过来成为沙漠狐狸的制胜底牌,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英国地中海舰队因本土战败而被抽调,导致整个地中海被意大利海军控制,这让蒙哥马利失去了海军炮火支援这个有利条件;而同时马耳他的丢失,让隆美尔获得的物资数量大大超过了北非的英军。

前世里物资紧缺捉襟见肘的隆美尔不得不迫于后勤压力放弃很多到手的胜利果实,现在物资相对于来说更加充沛的德军非洲军团,对英国人亮出了它锋利的獠牙。

在物资不充足的时候隆美尔尚且能打出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进攻作战来,就不要怀疑在手里实力大增的情况下,隆美


状态提示:第575章 575炮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