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极品大太监>第七十三章 皇家银行,高俅首胜

宋神宗曾经说过:“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可是,茫茫大宋虽然人才众多,但那种既能理财,有胆敢改革的人又岂是随随便便会出现的?

赵佶从未奢求过自己当皇帝期间会遇到这样的人,但是现如今梁薪张口议论国库之事,赵佶心中砰然心动,顿时有了听下去的兴趣。

赵佶拉着梁薪在闲云亭坐下。等待赵佶点头后,梁薪这才开始说自己的计划。

北宋的经济,无论是谁也不可以否认其发达。后代史学家与经济学家曾经统计过,明代岁入只有几百万两,清代最鼎盛时也不过三四千万两白银。而宋代自从真宗开始就已经过亿。虽然收入很高,但北宋支出也很大。比如辽夏威胁。边关长期作战,岁费每年递加。

为此北宋每年都必须付出高额的“军费”和“岁费”。军费就是驻守军队防治辽夏入侵的开支。岁费就是大宋每年送给辽国和西夏用来购买和平的钱。这些钱,不但年年要给,而且不断增加。

这些年。北宋一直都把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盯着百姓身上,国家赋税包括公田、民田、城郭、丁口已经杂变等等赋税。其中就仅仅拿杂变之赋来说就多达十四种杂税。另外再加上官员巧立名目征收赋税,以及从上到下层层递加赋税,可以说北宋的赋税算得上历史苛捐杂税最多的王朝之一。

梁薪开口议论国库之事,首先要说的当然不可能是继续增加赋税,相反他还想让赵佶逐步削减民众赋税。他的目光,首先就盯在了四个方面。盐、铁、海、边。

盐税。北宋实行的是官卖法。凡是商人想要卖盐首先得取得都盐院颁发的盐商资格,然后花钱购买盐引。最后按照盐引的定额去买卖精盐。

这样的盐法原本也还算科学,但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人心。整个天下谁每天能不用盐?盐之一物牵涉的钱财动辄数亿。北宋官场几乎谁跟盐沾上一点关系那就是家财万贯富到流油。

这是为什么?无外乎就是官员们胡乱开出盐引,中饱私囊。甚至于有的人官员还大张旗鼓包庇以及入股私盐,导致北宋每年收取的盐税日益减少,到了赵佶这儿已经少到可怜。

铁。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辽金两地多是草原,产点羊马倒是容易。但要说到铁,那两个国家几乎是不产铁。于是宋朝商人们便把目光投准在了那里,边关的关市交易之中,偷偷贩铁的商人不知凡几。这背后也是有大宋的官员在支持。

可以说,宋之所以打不过辽金,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宋的官员偷偷卖了数不清的精铁给辽金两地。

另外海运和边关这两者,梁薪有着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财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宋的未来。

梁薪只是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计划,但也花费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说完之后赵佶皱了皱眉道:“梁薪你说言的四点的确见识独到,但朕必须得提醒你。这四者牵连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如果参与进去,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另外。朕很好奇,整理好这四者国库自然会盈实起来,但朕想应该还不能达到国库永不空虚的地步吧?”

“当然。”梁薪叹了口气道:“微臣知道盐铁海边四者牵连甚广,但臣认为当下江山内忧外患,正是需要痛下决心快到斩乱麻。臣一人之力自然无法整顿四者,但如果有皇上的无限支持,臣愿意当这个一往无前有进无出的马前卒。

另外臣也没想就靠这四者维持国库永不空虚。这四者只是臣的第一步,第二步臣就想开设皇家银行。”

“皇家银行?”赵佶愣了愣,这四个字分开每个字他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合在一起说他就捉瞎了。

梁薪微微颔首道:“说形象点叫做天下钱庄。微臣整顿好盐铁海边四者之后手里就算有钱了,有了钱微臣就会在天下边开钱庄发成皇家签钱引。

皇上试想一下,如果有国库做保发行钱引。天下万民都将家中余钱存于皇家银行之中,那么是不是最后天下财物交易用的都是纸币而非银铜?届时朝廷是否永远都不会再缺钱了?”

“那是自然。”赵佶兴奋地直搓手,他道:“一旦缺钱,朕就命人印发钱引不就行了吗?”

梁薪微微颔首,心中不由得担忧自己说出这个未来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崩溃?不过眼下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再不多弄点钱,他拿什么去购置兵备招兵买马?没有兵马?他又如何抵御外敌固守边关?

“不对呀。天下万民也不一定会把钱存入皇家银行啊?难道要朕下令让他们必须存进去?”赵佶身为皇帝心智自然不低,他一下就看出一个症结之所在。

梁薪微微一笑道:“不用强制要求。只需要许诺存入银铜,隔年取出有增利即可。另外银铜携带不便,故此人们会逐渐习惯使用钱引。”

“我们帮民众存蓄钱物,还要给他们利钱?那我们不是亏了吗?”赵佶又问。一个皇帝问出这个话,足以见得他是个已经穷怕了的皇帝。

梁薪摇摇头道:“我们怎么会亏呢?民众存在我们这里的钱我可以借给商人做买卖,商人赚钱了再加收高利连本归还即可。仅利钱,银行就不会亏损。”

“那如果商人不归还怎么办?”赵佶继续追问。

梁薪道:“借钱时我们就让他用贵重之物,如房产店铺抵押。一旦逾期不还我们就拍卖他们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皇家银行,高俅首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