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债王到资本王者>第59章 横祸

11月底,沈度人已经到了南港这边。

与港北新建城市不一样,南港城市规模早已定型,很少见到大片工地。

繁华的城市,无不显示这里商业活动发达。

好不好与沈度无关,他满腹心事,无暇浏览。

探亲只是个借口,沈度来到南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地址直奔中资机构所在地,与王处长见面。

还好,于行长办事很给力,没有任何阻碍。

到93年12月底,汇率是一美元对5.8元人民币,一美元兑换7.8港币。

沈度2800万元资产,兑换港币3765万元。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王处长多少有点感触。

这年月内地人到南港这边投资,真的不多见,至少他没有遇到过。

年轻人敢闯是件好事,应该鼓励。

但毕竟受于行长委托,他觉着应该嘱咐两句。

“沈先生,南港这边的资本市场与内陆还有点区别,这里连通整个世界,资本市场以外国人居多,资金规模也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都会影响南港资本市场,市场波动性不可预见。”

王处长把沈度当成一个纯粹的年轻人,认定他不太了解这些情况。

“这在以往都有先例,比如北美资本市场崩塌,南港这边的跌幅一点都不比那边小,任何一个金融风暴,没有一次漏下。我说这些是想告诉你,南港资本市场投机浓厚,危险性要比内陆大得多,千万要小心。”

王处长绝非危言耸听,仅在八十年代,这边就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

股市暴跌,楼市崩塌,其惨烈程度难以想象。

在这种房、股双杀市况下,不要说一般投资者,哪怕你是地产大亨,股市大鳄,只要你踏错了节奏,照样跌入十八层地狱。

以前沈度看过某人一篇报道:86年在港北遇见自己小学老师,老师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港北市(香江)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

当时他在港北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当时较大的电子装配工厂之一。

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

1990年在南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rb的二手衣服。

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他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是怎么破产的?”

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86年那会儿南港股市疯涨,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专业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没想到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回过头来看,轮回就这么简单。

但是,身在其中的时候,又有几人保持清醒。

沈度心里很清楚,王处长是担心自己毛毛躁躁,吃大亏。

毕竟自己外表是一个年轻人,经验差一些在所难免。

“谢谢王处长的点拨,其实吧,我也是来看看,熟悉一下资本市场,有机会就做一把,没机会也不想深度介入,风险肯定要放在第一位。”

“好,好,这就好。”

沈度能听进去,王处长很欣慰,他所担心的无非是年轻人毛躁而已。

“从内地走出来开开眼界,对比两边市场优劣,增长见识,丰富投资经验非常有好处。沈先生,你是我所见过的第一位内陆投资者,也希望你能在这里的投资大获成功。”

这倒是实话,王处长还真的想看看结果。

在王处长眼里,沈度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难说现阶段没有内陆人投资南港资本市场,至少王处长没有见过。

出现这种状况,其实与内外差异巨大有密切关系。

前三十年,内陆主要目标放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变的起步过程。

外部环境非常恶劣,一个农业国想要抗住世界两大军事强国威胁,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生存是第一要素,工业强则军事强。

所以,这个时代最鲜明特点,几乎没有私有经济。

当下形势有了变化,至少允许私有经济存在。

但是,才开放几年时间,原始积累非常弱小。

也就是沈度这种人敢到南港来闯一闯,换个人你试试?

“王处长,在中资机构融资有什么具体条件?”

“贷款主要看对方信誉、资质,以你目前条件等级不会太高。怎么,你还要融资?”

王处长挺意外,炒股不是不可以。

但是,贷款炒股风险必将放大。

对沈度这样一个资本市场上的新手,王处长并不鼓励。

沈度笑了笑,说:“目前还没有这种打算,但不代表将来没有这种需要,只是了解一下而已。”

“呵呵,从我们行业性质来说,其实是欢迎贷款,银行也要生存嘛。”

虚惊一场,王处长还真怕沈度性质提出贷款要求。

“既然沈先生是于行长介绍过来的,以后有需要尽管提,我也会在允许范围内,尽量提供方便。”

“呵呵,那就谢谢王处长。嗯,不能再耽搁你时间了,先告辞。”

“好,有事提前联系。”

沈度刚要走,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状态提示:第59章 横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